证监会: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重要位置 不放过一个风险隐患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时间:2017-05-04





  证监会5月3日消息,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证监会党委立即组织学习,5月2日上午又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资本市场和证监会系统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证监会5月3日消息,4月25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并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证监会党委立即组织学习,5月2日上午又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资本市场和证监会系统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证监会党委认为,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同心同德,坚持新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实现良好开局,增长和效益回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市场预期改善。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宏观环境更加有利,投资者信心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的重要讲话科学总结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全面分析了当前金融形势,对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形势下维护金融安全的6项重点任务,为进一步提升金融监管水平、提高金融工作能力、防范金融风险指明了方向。


  证监会党委深刻认识到,今年我们党和国家大事多、要事多,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是头等大事。做好今年的工作,就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提高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经济金融工作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当前要结合资本市场实际,准确研判各种风险,不放过一个风险隐患,逐项细化分解,把防控风险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做实做细。


  证监会党委要求,全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对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和决策,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放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大局中来统筹谋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始终保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力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协调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稳定发展和监管工作,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作用。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梳理资本市场各项风险点,自觉维护和依靠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牢牢把握资本市场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媒体解读】


  新华社:不断升级对金融业的监管 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维护金融安全提出6项任务,任务之一便是加强金融监管。


  当前,我国已成为金融大国,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比较单一、狭窄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如今的银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不断增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创新迭出,使我国面临的金融监管挑战越来越大。


  加强金融监管是为了维护百姓权益。随着居民“资产配置”意识的不断增强,理财产品被越来越多普通百姓接受,但百姓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尚有不足,一些金融机构铤而走险、打监管擦边球,甚至直接破坏法律法规的意图,损害百姓合法权益。加强监管就是要让百姓的“钱袋子”更安全。


  加强金融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秩序。近些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的伪创新和规则破坏者,如若不加以严厉监管,势必会使市场中的“好人”受伤,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金融市场的功能难以发挥。只有金融市场秩序得到维护,金融才能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


  加强金融监管更是为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到今天,经济社会的许多方面已经离不开金融市场的支持,一旦金融领域发生风险事件,就会牵动实体经济。加强金融的全局性监管,可以把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有利于国家金融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任务时还强调,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统筹监管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确保管理部门把住重点环节,确保风险防控耳聪目明,形成金融发展和监管强大合力,补齐监管短板,避免监管空白。


  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是防范“大而不倒”机构风险事件于未然;对金融控股公司和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是为了织好金融安全网;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则是为了准确掌握整个金融系统的信息和数据,做到对全局、对风险心中有数,为防控风险提供一幅全景地图。


  三个统筹是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新趋势下的迫切要求。在机构层面,我国已有不少企业持有多种金融牌照,金融机构间相互投资现象普遍存在;在产品层面,相互嵌套的理财产品、影子银行等,同时包含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个要素,监管层理应彼此协调,多方面统筹,严控各环节风险。


  种种迹象显示,金融业的监管正在加强。近期,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在多个场合向违法违规主体频频喊话,多个部门不断发文加强对金融重点领域、金融市场乱象的监管,监管部门间的合作明显增强。


  已经有部分不守规矩的市场主体受到相关处罚。证监会给资本市场“大鳄”鲜言开出高达34.7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并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前海人寿时任董事长姚振华被禁止进入10年等个案已有不少。从罚款金额上看,仅今年一季度,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违规机构的处罚金额已达数十亿元。


  作为规范、管理、监督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的必要手段,金融监管在金融活动产生后不久便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居民财富的增加,金融活动在国计民生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要着力升级监管能力和水平,更好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百姓合法权益。


  经济参考报:金融监管要处理好三对矛盾


  维护金融安全,根本出路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其中,金融监管的深化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近段时间,我国金融监管力度已经大幅加强。司职金融监管的一行三会不仅各自出台了新的监管举措,相互之间的协同性也明显增强。


  不过,金融监管是场持久战,需要遵循金融运行的规律,辨证地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方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这里面尤其需要处理好三对矛盾。


  第一是监管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本质上,这二者是统一的。金融监管应当以促进金融发展为最终目标,而不应成为后者的障碍。因为如果没有金融,那就没有金融监管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金融发展也需要金融监管来保驾护航。缺乏监管的金融发展一定是野蛮无序生长,必定导致巨大风险,最终危及发展本身。但在实践上,二者间又存在一定的矛盾。金融监管总是在为具体金融业务的发展设定约束条件,而在金融发展中又总是存在规避监管的动机。面对这样的矛盾,监管应当在战略上高举以强化金融监管来促进金融健康发展的大旗,而在战术上着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是风险与稳定之间的矛盾。金融是在不确定状况下进行资源配置,承担风险是金融业务的本质属性。因此,不存在完全没有风险的绝对金融稳定。此外,金融风险事件的爆发还起着强化市场纪律,约束金融市场参与者的作用。如果不存在破产的可能,企业在获取融资时就不会审慎。这样反而会在宏观层面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所以,金融监管不应以消除金融市场中的所有风险为目标,也不应要求金融参与者不承担任何风险。监管的重心应该放在强化参与者的资本约束上,从而确保他们有足够资金来为自己的错误决策埋单,而不是将错误决策的后果扔给市场。这样既可以确保微观风险不发展成为系统性风险,又可以给市场正常的优胜劣汰留出空间。


  第三是行政与市场之间的矛盾。金融监管是法定监管机构的行政性活动,天然就带有行政色彩。但金融监管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监管的有形之手与市场的无形之手互动所产生的总效果。金融监管如果变成了两只手的角力,结果一定不会太好。相反,监管之手如果能够借力打力,则会事半功倍。所以,金融监管者在运用行政权力时也需将市场的反应考虑进来。对市场下行政命令看起来似乎能立竿见影,却容易引发市场与监管之间的博弈,弱化政策效果不说,还容易催生新的扭曲。如果只是用行政手段给市场划好边界,营造出良好环境,而把对具体业务是否可行的决策交由市场来做,则更容易形成两只手的合力,更好地实现监管意图。


  总而言之,金融监管是在多重矛盾中寻求艰难的平衡。由于金融总在发展,需要在动态调整中实施监管,所以监管就要在矛盾中辨证施策、找寻平衡。


  21世纪经济报道:坚定地加强金融统筹监管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考虑到过去几年中国股债汇市场的波动,微观层面风险事件频繁爆发,以及监管不协调导致监管套利的流行,再加上外部输入性风险加大,强调金融安全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国正处于一个艰难的转型期,防风险是转型成功的基础,一般而言,经济风险主要发生在金融领域,因此,始终维护金融安全的确是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


  有研究表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与转型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或者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金融体系的落后,即所谓的金融抑制。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中国经济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落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一种观点认为,金融抑制妨碍了中国经济转型,因此,通过金融创新促进经济转型的观点指导了过去几年中国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


  金融自由化包括内部的自由化与外部的自由化,前者主要是放松监管,而后者主要是放松资本管制。中国采取了放松管制、利率市场化等政策,与此同时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但并未放松资本管制。在这个自由化的过程中,金融创新作为整体经济创新的一个部分得到快速的推进。但是,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缺乏体制基础的前提下,金融创新的孤军深入可能会制造风险。


  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比较主流的观点还是强调金融创新的正面意义,推动市场自由化进程。比如,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创新通过对技术的运用使得金融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也可以分散金融风险;米勒通过对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金融创新的回顾认为金融创新有利于金融整体的稳定和安全,严重的金融动荡将因金融创新而平息。


  但是,次贷危机终结了人们的乐观情绪,对于次贷引发金融危机的思考,英国金融服务局从结构化金融创新、 风险的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创新会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增大,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也认为,复杂的金融创新比单一的创新工具对双向交易和流动性更加敏感,从而具有更大的脆弱性。事实上,明斯基早就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金融创新导致信用非理性扩张,使得整个金融体系可能演变为一场溃逃。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可能需要金融深化优化资源分配,推动经济更快速的增长,有利于转型顺利成功。但是,事实上,这一阶段推动金融创新也是最危险的时候,有研究认为,金融创新在稳定时期给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带来了更大的弹性;但是在衰退和危机期间,金融创新则带来更大的波动性和脆弱性,可能造成经济的系统性风险。这可以从东亚国家的危机中得到印证。1980年代,处于转型期内的日本加速了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与此同时又实施了过于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直接导致了经济泡沫化。可以说,金融创新与自由化是危机的一个重要推手。1998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是因为东南亚一些国家金融自由化进程过快让金融体系过于脆弱,无法应对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


  我们必须吸取最近的次贷危机以及几十年前日本经济转型的两次教训,在转型期内鼓励金融自由化以及放松监管,可能对经济转型与健康增长并未有多大的益处,相反,可能会增加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以及金融体系的风险,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威胁到金融安全。一项统计也显示,在1980年至次贷危机爆发前,全球发生的26次金融危机中,有18次发生在金融自由化后的五年内。


  因此,当前必须对金融市场进行整顿,加强金融统筹监管,确保金融系统良性运转,与此同时,必须推进金融深化,金融深化不等于自由化,是一个完善金融体系的过程,就像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要推进金融业公司治理改革,强化审慎合规经营理念,推动金融机构切实承担起风险管理责任,完善市场规则,健全市场化、法治化违约处置机制。金融深化过程不能过于急躁,需要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否则,会对金融安全构成威胁,必须加以重视。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信托业风险项目数量规模双降

    3月22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了2016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20 22万亿元,同比增长24 01%;信托业的风险项目数量为545个,较第三季度减少61...
    2017-03-23
  • 证券交易资金前端风险控制制度将推出

    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日前宣布,将引入证券交易资金前端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持有或租用交易单元的机构日常交易管理。
    2017-04-06
  • 三项企业会计准则修订 防金融风险

    近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等三项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旨在防控金融风险。这次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
    2017-04-07
  • 公募基金流动性新规将出 严控系统性风险

    日前,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2017-04-11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