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领域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许多估值虚高、存在泡沫的资产存在下跌可能。如何追求价值、严控风险正成为当前市场人士关注的热点话题。
昨日,由上海证券报社主办的“2017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上海举办。在“多策略资产配置的新机遇”的圆桌讨论中,围绕着多策略资产配置的机遇与挑战、量化投资的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当前市场环境中的大类资产配置等话题,与会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量化多策略非常适合目前的投资环境
主持人:过去两年,随着银行等各路资金不断涌入,资管产品数量日益剧增,投资规模大幅增长,如今面对2017年的新环境,作为量化多策略投资的私募人士,请各位谈谈如何把握当下的机会及防范相关风险?
蒋锴:量化多策略产品非常适合现在配置。量化产品经过多年的验证,在中国市场的收益率一直比较稳健,优秀的量化私募基本上每年都是正收益,且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另一方面,量化产品的最大优势是良好的流动性,能够应付市场可能出现的各类机会,避免需要资金时“无米下锅”的尴尬境况。
我最大的感悟,是2008年、2009年的资本市场。经过大幅下跌后,当时包括上海的房子、原油价格等各类资产都极具吸引力,我什么资产都想买,但那时就是没有钱。因此,资产配置最重要的是考虑安全性和流动性。
此外,还有多个积极信号预示着量化产品的投资环境将变得越来越好。虽然今年大家看到的是金融强监管,但去年12月批复了两个商品期权品种,股指期货也有所放松。与此同时,两年期国债期货已启动了仿真交易,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信号。量化投资尤其是多策略投资,如果市场上只有股票的话,无法实施多策略,我们希望各类品种能够越来越多,这样在组合投资和构建策略时才能有更多选择。今年,整个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是向着这个方向前进的。
徐书楠:说到量化多策略前景的问题可从长期和短期两方面来说,长期是战略上的考量,短期就是一个战术上的考虑,比如今年。
从长期的角度来说,量化多策略有非常好的前景。中国目前整个量化市场容量非常小。我国量化投资的规模大概只占美国量化投资市场的百分之二左右,中国最大的量化基金也就百亿元规模,但美国比较大的对冲基金基本上都在百亿美元级别以上,甚至达到千亿美元的级别。在此背景下,随着金融市场推出更多金融衍生品,量化投资的市场容量将呈几何级增长。即便这一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复,但是长期趋势不会变,金融衍生品一定会越来越多,体量也会大幅增加。
从战术角度来看,今年量化产品的体量可能不会有大规模增长,因为从一季度情况来看,各类策略表现并不是很好,这和此前的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比如阿尔法策略。但是该策略并没有失效,类似今年一季度的市场状态不可能持续太久,未来阿尔法市场的行情将会有不错的机会。而从我们分析的情况看,现在多策略配置或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时点。
曾杰:在风险及团队管理上,我们去年推出多策略时就涉及到这个问题,多策略不可能由一个投资经理完成,我们有债券策略、股票策略等,但都需要团队协作完成。而每个投资经理最后的收入、奖金都和其管理规模息息相关。同时,我们考核一个产品的业绩也不仅凭单策略考核,最终以公司所有产品的收益来考核。另外,我们每周都会开策略会,对仓位配置问题进行讨论。
而对于今年而言,量化多策略既有美好的前景,也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现在的多策略就是配一些债券,给产品提供相对固定的收益,在此基础上再去寻找量化多策略的机会。相信今年的市场将会很考验私募管理者对市场风格转换的把握和预判。
大类资产配置聚焦“脱虚向实”
主持人: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各大类别资产正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相关性,部分资产甚至出现了同涨同跌的迹象。面临这样的市场环境,我们该如何看待当前大类资产配置的机会与风险?
潘乐:在当前的市场做投资,大类资产配置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在各大类别的资产波动都加剧的情况下,多策略组合肯定是更好的选择。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数据相当靓丽,出现了企稳的迹象。但我个人更倾向于一季度经济的向好是去年以来补库存周期的延续,而且从监管的角度来看,去杠杆仍是当前的重要目标,加上房地产调控持续,因此今年一季度经济的景气程度未必能够延续,二季度经济存在下行可能。
具体从资产类别来看,利率债在今年上半年会有不错的机会,但大宗商品仍存在风险。就A股而言,监管趋严导致银行委外资金回流,因此相关投资的挑战不小。对于做量化投资的人来说,如何调整量化模型,寻找更多的阿尔法,是非常关键的命题。
程鹏:除了宏观经济的角度,从监管的角度来看,今年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2017年可谓是一个监管大年,目前就监管的整个导向而言,去杠杆、去泡沫仍是重要议题。当前,银行资管的缩表问题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从目前的各大监管思路看,这些政策的目的,是要让资金脱虚向实。顺着这个大逻辑,今年和实体经济更相关的资产表现相对会好一些。
目前二级市场的很多股票估值虚高,仍在下跌,但在新三板市场,很多真正优质的公司具备了不错的投资价值。
至于债券市场,所谓机会都是跌出来的。目前市场上的很多观点都认为今年二季度经济可能下行,债券市场仍存在机会。我们可以按照价值投资或“脱虚向实”的理念寻找债券市场里面的相关品种。我们认为,目前信用债的投资价值已经初步具备,具体的投资无外乎就是市场拐点在哪里,或者是由什么因素触发,但我们认为当前其实可以逐渐进入投资区间,关键是要控制好各种风险。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