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中国光大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发布《中国资产管理市场2015》。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国各类资管机构管理资产总规模达到93万亿元,过去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2020年预计将达到174万亿元;其中,剔除通道业务后预计规模达149万亿元,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
发展空间前所未有
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我国资产管理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健康发展的资产管理行业是我国资本市场效率改善的基石。
根据BCG财富管理数据库测算,2015年底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大约为110万亿元;其中,高净值家庭(家庭可投资资产600万元以上)财富约占全部个人可投资资产的41%,总额约44万亿元。未来5年,随着中国经济迈入新常态,私人财富累积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会以13%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平稳增长至2020年的196万亿元。其中,高净值家庭财富约占全部个人可投资资产的45%,总额约88万亿元。不断积累的居民财富将催生大量的投资理财需求。同时,财富重新配置,居民财富配置由房产为主导逐渐转为金融资产为主导。
光大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张旭阳表示,商业银行转型是资产管理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当前银行亟待变革,这种变革将把银行从传统的存贷中介变身为数据分析者、服务集成商、交易撮合者、财富管理者。变革的路径就是通过资产管理业务,让银行成为直接融资体系和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报告显示,从资管机构来看,至2020年,我国资管市场中银行仍为中坚力量,占管理资产规模总额的27%,2015-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保险资管将继续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在管理资产规模总额中的占比达到16%;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增速最快,2020年管理资产规模占比分别为15%和9%,2015-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6%和25%;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等比较依赖通道类业务的机构则面临转型,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分别放缓至8%-10%。但信托公司由于发展时间长、基础体量大、转型早,2020年仍为第四大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规模占比14%。
关于未来5年中国资管市场主要发展趋势,报告预判,随着养老金三大支柱的完善,险资规模扩大以及银行委外投资需求提升,未来机构资金占比将进一步提高。资产类别上,被动管理型和除非标固定收益外的另类投资产品整体发展较快;主动管理型中的股票类、跨境类产品也有较大潜力。
强化监管至关重要
采访中记者获悉,刚性兑付日渐成为我国资产管理深化发展转型的主要障碍之一。但刚性兑付的打破很难一步到位,需要监管机构、资管机构和投资者三方共同有计划、有准备地迎接“后刚兑”时代。此外,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也离不开健全资管行业的法律和监管。
张旭阳表示,打破刚性兑付问题关键是要按“风险可隔离、风险可计量、投资者可承受”路径设计,针对不同性质的业务区别进行风险隔离,以此为核心建立风险隔离的“栅栏”原则,使基础资产的收益与风险真正“过手”给投资者,回归受托代客业务的本源。其次,要促进资管业务发展,必须要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丰富资管产品谱系。最后,还需要完善金融立法,进一步统一监管标准,通过募集方式、产品投向区分确定对投资者的保护程度,并实现穿透监管与信息披露。
报告也指出,在我国机构监管为主的体制下,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使得不同机构之间的业务边界更加模糊,在不同的监管标准之间进行监管套利的现象普遍存在,产品创新更多基于“监管套利”,而非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因而不利于资管行业的健康发展。
报告建议,在机构监管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功能监管,统一针对同类金融行为的监管标准,防止监管套利,使不同的机构在统一的监管标准下发展业务、创新业务,使资管行业更加健康规范地发展。(刘国锋)
来源:中国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