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4月逆回购放水7.6亿5月资金面相对稳定


时间:2016-05-05





  据央行公告,3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的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5%,与上期持平。同日,央行公布,从2016年5月起,在每月月初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抵押补充贷款PSL。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PSL更频繁地操作,进一步体现了今年维稳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目标。


  近期逆回购操作量将逐步递减


  3日,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0亿的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5%,与上期持平。由于假期原因,3日到期的逆回购顺延,因此4日逆回购到期量高达3200亿。在此背景下,4日公开市场实现资金净回笼2200亿。


  有消息称,上周随着市场流动性好转,央行将逆回购操作量逐步递减,全周公开市场转而实现净回笼。4日再度实现大额净回笼,也显示出央行认为目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无需净投放资金。


  面对4月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央行公布的信息显示,当月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其中,中期借贷便利MLF成为4月央行最倚重的定向货币政策工具。4月,央行对金融机构开展MLF操作共7150亿,其中3月期MLF为3115亿,6月期MLF为4035亿,利率分别为2.75%、2.85%。同时,收回到期MLF量为5510亿。


  此外,4月,央行还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3日央行公布了2016年4月常备借贷便利SLF开展情况,数据显示,4月SLF操作共7.6亿元,其中期限隔夜7.5亿元,利率为2.75%;7天0.1亿元,利率为3.25%。4月末SLF余额为4.1亿元。


  有业内专家表示,央行目前主要通过央票、逆回购等工具调节流动性,SLF工具在调节流动性工具方面占比较小,所以并不能作为衡量银行间流动性的主要指标。央行动用此类工具主要是在丰富货币政策的工具箱,这样能有更多可用手段调控流动性。


  央行表示,SLF利率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但是这一利率今年以来一直未产生变化。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表明央行对形势的判断并没有变动。


  向政策性银行持续投放PSL以维稳


  在3日当天,央行宣布,从5月起,央行每月月初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抵押补充贷款PSL。特定投向贷款主要指用于支持3家银行发放棚改贷款、重大水利工程贷款、人民币“走出去”项目贷款等。


  业内人士表示,此前,PSL的发行主要以滚动到期的方式进行。央行宣布在每月月初对3家银行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PSL,意味着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将更为常态化。


  中信证券点评报告表示,PSL新举措意味着政府今年维稳实体经济增长的态度坚定,特别是在市场传闻4月份信贷增速可能低于预期时,央行推出此政策更加明确了央行对信贷支持稳增长的肯定态度。“今年政策的重点不再是宽货币,而是宽信用,主要靠信贷政策发力稳经济,因此货币政策不会‘放水’而是‘补水’。”


  此外,报告称,PSL类似定向再贷款,主要流向“三农”、小微企业和棚改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与去年相比,货币政策明显更加科学,去年定向降准虽然有助于投放流动性,但效果不如PSL的信贷结构调整作用强。“此外,有助于缓解地方棚改平台的风险,起到支持地方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事实上,如果观察过去一年的情况,央行基本上每个月都发放PSL,但央行现在公开正式宣布每个月都会发放,就表明央行支持定向贷款,以及对定向贷款所投向的领域的重视。”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从规模来看,PSL创设以来规模不断上升,从初期的8000亿元,上升到目前的1.4万亿元左右。截至4月末,PSL余额为13911.89亿元。从利率来看,操作利率不断下行,2015年年中为3.1%,此后不断下行至2.75%。


  近期,央行综合运用公开市场逆回购、SLF以及MLF等方式释放流动性的态势明显。而根据公开信息统计,仅在4月,央行通过逆回购方式释放流动性就达190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MLF、PSL等工具体现了央行有意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调控向价格型转型、建立利率市场锚的意图。而对于5月市场资金面情况,一些市场人士认为央行维稳意图明显,资金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来源:金融投资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