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取得阶段性进展


时间:2016-06-07





  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9部门负责人带队的9个督查组近日完成对18个省区、市的实地督查工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全国工商联和新华社完成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调研的实地调研工作,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取得阶段性进展。


  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6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80%左右的社会就业,提供了超过一半的税收和46%左右的外贸出口。但去年四季度特别是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占全部投资比重也出现多年来的首次下降。


  民间投资存在哪些痛点和难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遭遇哪些“走样”和“梗阻”?在实地督查、评估、调研过程中,9个督查组和4家评估调研单位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召开300多场座谈会,实地走访了500多家民营企业,访谈3000多名企业家、行业协会代表、有关政府人员等,发放调查问卷10000多份,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初步查清了民间投资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督查了解到,近年来各地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探索形成大量有效做法,得到了民营企业普遍欢迎和认可。比如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广东、浙江等地的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大幅放开;在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方面,湖南株洲、吉林长春等地实行“容缺办理”“一站式审批”等,大幅简化审批流程;在优化市场环境方面,重庆创新PPP投融资模式,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签约项目总投资2600亿元中社会投资接近一半,江苏无锡统一下调各类工商企业水费、电费等,一年可为企业减负200亿元左右;在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双创”方面,北京中关村率先在全国试点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投资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一;青海投入5000万元投资引导资金支持大学生开展“双创”等。


  发现亮点的同时,督查系统梳理了民间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总体看,民间投资增速回落既有老矛盾,又有新问题,既有市场需求变化和投资空间压缩的影响,又有政策落实和体制机制原因,还有企业自身发展的因素。一是市场需求不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民间投资信心不足;二是部分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落实不到位,“隐形门槛”、“身份歧视”仍然存在,阻碍了民间投资发展;三是一些地方政府管理服务还存在缺失疏漏、监管不力等问题,影响了民间投资积极性;四是民营企业资金、人力、水电气等各种成本居高不下,民间投资意愿不足。


  下一步,将对9个督查组、4家第三方评估和专题调研单位提交的督查报告、评估报告、调研报告和问题清单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逐条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对于能够在现有法规政策范围内解决的,转有关地方和部门立即处理;对于涉及法规政策调整的,按程序限时予以调整落实。通过专项督查,切实推动完善落实法规政策、加强改善政府管理服务、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振民间投资信心,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活力,促进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来源: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