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持续疲软 金融市场压力不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张娜    时间:2016-07-06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日前在北京发布《2016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16年上半年全球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展望了2016年下半年经济金融形势,并对热点问题做了专题分析。


  关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16年三季度全球经济仍将维持疲软态势。美国经济复苏放缓,欧洲经济复苏范围扩大,日本面临日元升值和通缩困扰。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力度回升,但总体上仍较疲弱。


  美国经济或温和回升


  美国经济自2015年第二季度以来经历了减速增长,2016年第一季度实际GDP年化增长率仅0.8%。主要负面因素是非居住类固定投资、工业产出、净出口和库存投资的负增长,以及部分季节性因素。个人收入增长、失业率下降、油价较低等正面因素支持消费者支出增长。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温和反弹2.5%左右,除消费者支出外,固定投资、工业产出恢复温和增长。然而由于企业利润增长乏力,投资意愿依然有限,固定投资并未强劲增长。企业库存缩减幅度下降,但仍处于下滑状态。由于外部市场及美元因素,出口未明显增长。从主要先导性指标看,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具有持续温和增长的基础,衰退的可能性不大。鉴于就业增长放缓以及英国脱欧等风险美联储在6月的政策会议上按兵不动,降低了2016-2018年利率上升幅度和频率的预期,同时下调GDP增幅预期,并坚持认为美国经济在短期内仍具有持续增长的基础。美联储并未排除2016年内加息两次的可能性。


  亚太地区经济趋稳


  以日本为例,《报告》分析,2016年上半年,日元升值成为困扰日本经济的最主要因素。受避险需求增加、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等因素影响,日元汇率从年初的1美元兑120日元升至1美元兑102日元截至6月24日,创21个月来新高。日元升值将对日本出口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并加剧通缩压力。日本出口自2015年10月以来连续8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汽车、机械等对出口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信心明显低落。日本内阁府的调查显示,日本出口企业的平均盈亏平衡点为99,即日元汇率跌至1美元兑99日元或以下,日本出口企业将面临亏损。当前日元汇率已接近日本政府干预底线。展望未来,《报告》认为,总体来看,下半年日本经济可能有所好转,对日元进一步形成升值压力。日本政府可能会对日元进行干预,值得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上半年,鉴于美国加息紧迫性下降,美元汇率指数回稳,国际资本流出亚洲新兴市场的情况得到逆转。《报告》分析,由于低失业率、可支配收入增长、较低的大宗商品价格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亚洲新兴经济体内部需求依然相对稳健,但外需疲软,外贸表现仍然乏力。预期下半年美国缓慢加息,国际资金可能继续回流亚洲。同时,由于结构性改革,亚洲新兴市场不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经济增长动力将继续恢复。亚洲开发银行预测亚洲发展中经济体2016年及2017年的GDP增速仍达到5.7%,并将今明两年通胀率预期上调至2.5%及2.7%。IMF预测亚洲新兴及发展中经济体今明两年通胀率将略为回升至3.0%及3.2%。


  未来全球将面临三大风险


  根据《报告》,未来全球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一是美联储今年下半年仍然有加息的可能性,并将面临日益增多的干扰因素;美国大选结果可能对美国政策走向带来很大的变化。这将影响全球投资者信心,成为金融市场波动的一个源头。二是英国脱欧将引发新的国际政治风险,在中长期内导致欧洲民粹主义活跃,一体化进程倒退;欧元区失业率依然高企,难民危机仍在威胁欧洲的团结与稳定,对欧洲经济产生新的冲击。三是新兴市场资本外流的势头仍未逆转,债务比例特别是非金融公司部门的债务还在不断攀升,爆发危机的风险仍未消除,可能成为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的诱因。


  突破全球经济增长低迷陷阱的三大举措


  《报告》认为,要突破全球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的陷阱,强化全球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主要应着眼于以下举措:一是着力协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取向,应更加关注外溢影响和提高透明度、可预期性,给投资者注入更为稳定的预期,特别是减少货币政策分化对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负面冲击。二是协力加强国际监督和财政支持,推动各国结构性改革,发挥财政政策刺激的空间,进一步扭转全球经济增长潜在水平下滑的态势;支持开放的全球体系和多边的贸易体制,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三是加强主要国家之间的战略沟通,减少大国政治与经济博弈对地缘政治格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少数国家刻意推动的所谓“再平衡”战略,意图通过主导新的全球贸易规则,扩张经济版图,对全球投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