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上周五公布的7月金融数据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引发市场强烈关注和讨论,8月15日,央行就7月的金融数据表现进行回应和解读。央行方面强调,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长并不慢,排除一些特殊因素后总体仍基本正常,应避免对某个月的短期数据作过度解读。而狭义货币M1与广义货币M2增速“剪刀差”主要反映货币在各部门分布以及活性方面的变化,这与“流动性陷阱”的理论假说之间相距甚远,不能作为衡量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的指标。
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大降1.01万亿元和9164亿元。更为重要的是,当月新增贷款几乎全部由居民住房按揭贷款贡献,企业部门贷款更是负增长。
央行对此表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金融机构出于“早投放、早收益”考虑,一般上半年贷款占大头,今年上半年贷款增加7.53万亿元,同比多增近1万亿元,投放进度较快,虽然7月份贷款季节性回落,但累计来看仍较多。同时,还有几个特殊因素:一是去年7月份为应对市场波动投放了一些贷款,剔除后今年7月份贷款同比并不少;二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对贷款数据有较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仅定向置换的大中型银行贷款已超过8000亿元;三是金融机构加大了不良贷款核销和处置的力度。
至于企业部门贷款和住户部门贷款呈现的“冰火两重天”,央行也表示,住户部门贷款今年增长确实比较突出,这主要与不少城市房地产市场升温有关,但前7个月平均每月个人中长期住房贷款接近4000亿元,季节性波动不大。对于为何企业部门新增贷款疲弱,央行称,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企业总体信贷需求没有住户部门那么旺盛。但也不宜过度解读个别月份的贷款数据:一是企业贷款季节性波动比较大,7月、10月等是明显的贷款“小月”。二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减少的是存量企业贷款,不良贷款核销处置基本上也是企业贷款,今年置换和核销处置力度很大,还原后1~7月企业贷款同比还是多增的。三是1~7月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合计达2.65万亿元,同比多1万亿元,多渠道融资对贷款形成一定替代。
根据国泰君安银行团队的分析,去年7月的票据贴现和非银金融机构贷款太高,若除去这两项,则今年7月的贷款结构与去年同期并无太多异常。但从今年1~7月的累计贷款投放看,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和住户部门短期贷款均低于往年,反映出私人部门消费、投资的低迷。
央行强调,货币信贷月度数据出现一定波动比较常见,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利率水平低位运行,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灵活适度,适时预调微调,为稳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环境。此外,由于去年二三季度股市波动大,使当时M2增速的基数大幅提高,随着基数效应逐步消失,8月份、9月份M2同比增速将有所回升。
来源:证券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