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DM危机中的生机


时间:2010-05-07





  “我国没有国际碳交易市场,不利于争取碳交易的定价权。必需尽快建立中国碳交易市场。”全国政协委员张红力在两会期间提交了一份关于《建立我国碳交易市场,推动碳减排拉动低碳经济》的议案。两会召开以来,低碳经济和碳交易始终是热门话题和热门议案,提案占到总量的10%左右。


  哥本哈根会议无果而终,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履行与否悬而未决,令国际碳交易市场走向扑朔迷离。然而两会期间对低碳经济的高度关注,无疑起到了拨云见日,提振市场的作用。正如古语所说“祸福相依”,哥本哈根会议虽未达成有效决议,却使低碳环保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低碳经济和碳交易从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纵观当前微妙局势,宏观风险增加的中国碳交易市场会走向何方?面对要生存还是要发展的选择题,我们又该如何作答?

  中国CDM频频受阻,危机初现

  近日,中国74个CDM项目正面临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的“特别审查”。这意味着,这些来自中国的CDM项目将被区别对待,面临比正常审批流程更复杂的审查程序。事实上,这已是近几个月来,中国的CDM项目在EB第二次受阻。就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10个已经进入有条件注册状态的中国风电CDM项目被EB拒绝通过。

  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中国CDM项目迅猛增长,以平均每天1~2个的速度不断开发出来,是开展和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10年1月28日,中国政府已批准的CDM项目达2327个,但在联合国已注册的中国CDM项目,却只有701个,已获CER签发的中国项目更只有174个。而根据标准普尔的统计数据,同样作为CDM机制的主要受益国,中国在风电CDM项目的81.4%的成功率低于印度(88.7%)与巴西(88.8%),工业领域的可再生能源CDM项目成功率只有62.8%,也明显低于印度的77.9%,水坝CDM项目的成功率亦低于印度。

  国内CDM项目交易的一般流程是,企业在国际买家的支持下,确认项目开发资质,然后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经过第三方经营实体认证,再到联合国EB注册,由联合国EB签发核证减排量相当的CERs进入买家账户。由于联合国EB对中国项目延长审批时间,致使中国一些可再生项目得不到及时的注册,这已成为中国越来越多的CDM项目面临的挑战。

  中国CDM的自我救赎

  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来自中国的CDM项目便开始接受比正常审批流程更复杂的审查程序,这直接导致之后的几个月里中国CDM项目审批屡屡受阻,原本火热的CDM交易快速降温,面对诸多利空来袭,国内很多CDM公司一时间有些畏首畏尾,踌躇不前,观望情绪严重,但也有个例,业内一向以稳健作风及技术过硬著称的清能投资,却在纷纷攘攘的2009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其他公司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

  “说起对行业的冲击来,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也是不小,国际买家受创,行业投资锐减,欧洲市场碳价曾一度跌至谷底。”清能投资总经理雷雯先生介绍说,“在我们看来,哪个行业会没有风险呢,关键还是要看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只有抱定信心,迎难而上,才能有所收获。”

  清能投资在2009年实现了注册CDM项目数量突破30个的目标,完成17笔核证减排量签发(CERs和VCUs),并曾在两个季度内完成了22个项目的核查核证工作。

  为何在EB政策从紧,其它CDM公司踯躅不前的时候,清能却能够逆流而行,取得卓著业绩呢?

  事实上,早在哥本哈根会议开幕两个月前,一场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气候委员会、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局主办的“关注气候变化:挑战、机遇与行动”的大型论坛在北京召开,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了上百位与气候变化领域相关的人士就未来气候变化事业发展走向以及潜在风险展开深入讨论,与会政府官员、各位专家、知名人士明道优术,未雨绸缪。作为唯一邀请参会的CDM咨询机构,清能投资总经理雷雯先生结合过去几年积累的大量CDM项目成功经验指出:“2012以后《京都议定书》是否继续有效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各国近20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开展的国际合作是不会轻易放弃,我们对此要有信心,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所以任何一个项目我们都会全力以赴。”所以当其他CDM公司急踩刹车之时,清能选择了继续加速。

  雷总的信心来自于对中国CDM发展的乐观预判,他认为:虽然受到金融危机以及后京都不确定性的影响,现在的碳金融市场相对萧条,但是,碳减排是一项历史使命,随着国内碳金融中介市场的逐渐发展,以及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配套制度的完善,金融机构参与节能减排领域投融资的积极性会提高,所以,碳交易市场一定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事实上,一段时间的冷却,对于中国梳理节能减排产业的管理未尝不是件好事。

  对于最受关注的控制投资风险问题,雷总提供了三条可行的参考意见:第一,在选择开发项目时,可以选择一些已有同类CDM项目注册但数量不多的项目类型;第二,重视针对CDM特点的建议和防范措施,除了对项目类型的谨慎选取外,选择专业的咨询机构也是控制风险的重要因素;第三,关注节能减排政策和新技术。

  EB政策从紧,浪沙淘尽始见金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国内的CDM开发实力和成功率有明显的提升,同时一批本土咨询机构也逐渐成长起来。但不能否认,伴随CDM的红火,扎堆效应正在显现,由于收益可观,但凡沾边的机构纷纷跑步进场,甚至还没支起炉灶,就开始抢单做咨询,由于没有足够的团队力量进行跨项目支持,因此很难保证项目进度,这也直接导致不少CDM项目被长期搁置甚至是提前夭折,同时也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因此,当EB政策从紧,中国CDM项目注册受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业内普遍认为这阻碍了中国CDM行业的发展。但清能市场总监吴宏杰先生认为,EB政策从紧,对国内CDM行业来说,并不完全是坏事情。宛如大浪淘沙,那些实力薄弱的作坊式机构被淘汰掉了,浪沙淘尽留下的将是一个更加规范的减排市场和清能这样实力雄厚的专业咨询机构,对于客户而言,则意味着享受更专业的咨询服务。

  吴宏杰先生还告诉记者,由于以往的突出业绩和专业务实的企业作风,虽然前景不甚明朗,但客户们都很信赖清能。目前手上有不少项目正在做,业务仍然相当的繁忙,清能的业绩也在逐步上升。

  目前,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在曲折中前行。但是无论从何种角度去分析,温室气体的减排是一项长远的规划,低碳经济趋势不可逆转,这需要所有国家共同的努力,这是一项有利于全人类的举措,相信未来的CDM市场依然繁荣发展,哥本哈根后仍然是一片蓝天。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