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看好工程机械特种钢市场


时间:2010-05-24





高端生存

瑞典钢铁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该公司的产品售价是普通产品的两到三倍,但是在强度、韧性和耐磨方面都有优异表现。因此,尽管价格高,在中国也不乏拥趸。

三一集团不久前因为推出千吨级起重机轰动业内,三一汽车起重机公司总裁助理刘木楠表示:“随着油价飙升和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让建筑机械变得节能的要求日益迫切。同时,市场迫切需要举升力越来越大的设备。这两个要求很难达到很好的平衡。我们公司通过一流的设计和利用瑞典钢铁的威达高强度钢板解决了这一问题。”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先信在公司工作了20多年,1988年他首次接触瑞典钢铁的产品。“那时,我们的合作伙伴使用了瑞典钢铁的产品,结果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多亏了高强度钢板的特性,我们能够生产出更轻便,但是仍然有出色性能的产品。高强度钢从此成为我们公司发展的功臣之一,以往,我们生产的起重机举升能力最高可达50吨,现在我们生产的产品举升能力是这个数字的十倍。”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钢材市场,尤其是迅速发展的工程及吸热和汽车行业对于高强度钢板的需求量正在增长,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州重型机械、长安凌云等企业都是瑞典钢铁的长期客户。裴文国表示,“虽然中国的房地产调控可能造成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但是高端钢铁的需求依然旺盛。”

瑞典钢铁是世界最大的高强度钢供应商,其生产中心分别位于瑞典和美国。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汽车、能源、采矿业、工厂机械、重型运输装备等。该公司于1978年由三家瑞典钢铁制造企业合并而成,早期就立志成为调质钢行业的领导者。其高强度钢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高韧性的特点,这要归功于钢材的纯度和独特的生产工艺。

2007年,瑞典钢铁收购了北美钢铁公司IPSCO。该公司拥有两家现代化的中厚板厂。目前该公司在北美市场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机会

作为世界最大的超高强度钢板制造商,瑞典钢铁在全球拥有五个生产基地,三个位于瑞典,两个位于美国。该公司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除在北京等地建立销售代表处,还于2007年在江苏昆山建立研发和技术服务中心。今年一季度瑞典钢铁销售收入达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0%。

目前,斯堪的纳维亚市场和北美是瑞典钢铁的两个主要市场,近年来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和巴西等新兴市场。

据悉,该公司已投资3亿元人民币在昆山建造高强度钢生产线。预计到2015年,其亚太区销售额占总产值的比例将从2008年的7%提高到20%。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法克桑德透露,为使2015年销售额达到总产值20%的目标,瑞典钢铁重整了公司结构,组建了亚太区团队,并在上海设立了亚太区总部。昆山基地明年8月投产后,将能为亚太区市场提供10万吨高端钢材。

法克桑德表示,随着中国的发展,应用于重型机械和汽车行业的高强度钢的需求将很大,追加投资3亿元打造昆山高强度钢生产线,将大大缩短运营成本和交付周期,进一步增强在华的竞争实力。

裴文国提出,瑞典钢铁不仅对中国客户提供钢材供应,还将通过技术的交流,发展长期的合作共同创造价值。

“我认为中国将驱动未来全球对于钢铁的需求,这一点毫无疑问。对于瑞典钢铁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我们将扩展我们的本地组织并进一步扩大在华业务。”法克桑德对媒体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同时,他也表示,瑞典钢铁公司自投资在中国昆山服务中心建一轧制生产线后,并无打算在亚洲投资建厂。公司不打算在华投资,主因在中国市场投资建立合资企业,瑞典钢铁只是小股东没有办法控制企业形势,这样将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钢产量及需求量巨大的市场,相信瑞典钢铁公司的产品在中国也会有较大销量。同时中国也是一个发展高级钢板的很好的但是不成熟的市场。

瑞典钢铁公司在北美有一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基地,尽管存在运输成本,但在中国市场仍然具有竞争力。短期内,该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内部增长。

编辑点评:工程机械基本上是由钢铁材料构成的机械,在其产品成本构成中,钢材所占比例大约在30%左右。随着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日益发展,工程机械用钢市场前景广阔。

但由于工程机械作业条件、作业对象、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其对所用钢材的要求除一般的强度、钢度、焊接性能等外还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足够的耐冲击性、耐疲劳性、低温韧性以及一定的耐腐蚀性。这就对钢材提出了较高要求。

目前,业内普遍采用屈服强度为960兆帕的特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由于这是迄今为止同类产品中强度级别最高的钢种之一,国内长期依靠进口。

而国内钢铁生产企业中,除宝钢在近年成功推出超高强度热轧工程机械用钢,进行部分替代进口外,相关用钢市场仍牢牢被瑞典等几家外资钢铁企业所占据。这对行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将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国内钢铁生产企业如何开发研制并推广使用各种高强度钢材,对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来源: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