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福田通过整合资源成功进入重卡行业模式已然是时过境迁,作为后进入者,在别人已经打拼多年的领域跑马圈地,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2010年重卡市场狼烟再起。在这块一直以来格局相对稳定的市场,重卡新军团发起了新一轮攻势。
无论结果如何,首次登场的气势却已足够恢宏。升级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北京车展上,大运重卡、集瑞重工、长安重汽等新生代重卡企业无论在展位面积还是车型数量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相对于陕汽、中国重汽、东风等重卡行业最重要的几大厂商共同缺席,重卡新军们的表现无疑是商用车企中一道抢眼的风景。
这其中有悄然涉足重卡领域的奇瑞,首次率领其参股的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瑞重工,高调亮相。在集瑞重工向重卡巨头发起挑战时,长安重汽也吹响了重卡市场“冲锋号”。于2010年正式进军自卸车、专用车等重型汽车领域的长安重汽则侧重展示其在新能源技术上的突破。而位于山西运城的大运汽车则携旗下5款重卡车型首次亮相北京国际车展,共计6辆重卡展车,成为展车最多的重卡企业之一。
事实上,这只是进军重卡新军中的一部分企业,在这次造重卡的冲击波中,不仅仅是奇瑞和大运,其他企业甚至动手更早。
2009年四大“新军”——奇瑞、广汽日野、大运、力帆骏马纷纷杀入国内重卡市场,成为媒体眼中不屈不挠的搅局者。而2008年9月,徐工集团以1.7亿元受让春兰汽车60%股权进入了进入重型汽车生产领域。同年完成重卡项目审批的还有浙江以汽车改装、零部件生产及物流等为主业的赵龙集团,该企业总投资15亿元,在绍兴县柯桥生态产业聚集区建厂。
继续列下去的话,近年来,重卡后进入者还能列出很多:恒天重卡、云顶重卡、江铃重卡??如果说2000年前后,福田、华菱、春兰等企业纷纷踏足重卡领域,这可以被看作是中国造重卡的第一轮冲击波的话,那么这一轮的重卡投资热对于国内纷繁的重卡市场又将带来新的波动。新一轮的重卡新军能否打造成下一个福田汽车?“当前已经不是福田欧曼整合重卡零部件成功造车时代了”,中国重汽副总裁蔡东表示,作为后进入者,在别人已经打拼多年的领域跑马圈地,还有相当大的难度。
难改重卡格局
10年前,全国重卡年销量约为4万辆左右,200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64万辆。今年,国内重卡销量预计可达70万辆,同比增长10%。业内人士表示,如此好的成长态势,加上国家经济发展的良好前景是重卡行业引来阵阵投资热潮的原因。
“这种现象是中国市场决定的,需求有这么大,谁都想吃这块‘蛋糕’其次,就是很多企业有一种特别的奢望,都在追求全面发展,不甘心于做一件事情。”东风商用车总经理童东城表示。
奇瑞进车进军重卡市场也是其掌门人尹同跃实现做大愿望的途径。在将乘用车做大以后,奇瑞的多元化发展也浮出水面,将来要把奇瑞做成具备乘用车和客车、卡车生产能力的汽车集团,以此赢得更大话语权。中集与奇瑞合资造重卡的优势在于,双方的互补性很强,奇瑞有造车经验,中集有下游市场和销售渠道。尽管此前中集车辆没有进军重卡整车领域,但是作为国内改装车领域的行家,中集车辆对国内所有的重卡底盘技术性能可谓是了如指掌。
更重要的是,中集车辆多年的锐意经营已经铺就了一张涵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路况差异悬殊的市场,服务网络的齐备是商用车市场上任何一个品牌成功的先决条件。
2009年11月,由集瑞重工、广西玉柴与九思投资三方合资建立的发动机配套公司——玉柴联合动力生产基地动工,于是,国内商用车发动机巨头也成为集瑞重工合作伙伴。同时,集半挂车、专用车、重卡、公路客车等公路运输车辆为一体的专业零部件供应商富华重工,汽车齿轮的法士特集团,也与集瑞重工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这为奇瑞日后大举进军重卡市场奠定了基础。相比集瑞而言,大运重卡早在2005年就开始筹建,2007年10月已开始挂牌运营,自从去年上市以来,已经拥有数千名用户。
“对于有很多媒体称大运是重卡市场搅局者的说法,我不很赞同,在中国重卡市场,我们大运确实是后来者,但绝对不是搅局者,我们的加入可以说是为中国重卡市场输入新鲜血液,是好事,不是来搅和添乱的。”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利强调。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分工细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卡的细分市场越来越强,除载货车、牵引车之外,工程车、搅拌车、自卸车等专用车、改装车的市场份额逐年扩大。
尽管如此,重卡新兵要搅动目前的重卡市场格局,现在看来着实不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14吨以上重卡生产企业有28家,前10家的销量集中度为83.09%;前5名的集中度为95.47%。前5名企业牢牢控制了重卡市场的大部分销量。
在销量前10名的企业中,年产超过1万辆的企业仅有9家。在排名靠后的几个重卡企业中,有的一年销量才20辆,而这样的企业并非只有一家。相关专家认为,重卡行业的高集中度使得中国重汽、东风汽车和一汽解放占据的60%以上的市场份额短期内不大可能被打破。
复制“福田模式”?
如果说彼时市场的高速增长让以福田汽车为代表的第一波的重卡新军不但站稳了脚跟的话,那么10年后,这两次重卡冲击波的时间和环境已经完全不同。
作为第一轮重卡冲击波中的获胜者,福田凭着超常的欧曼速度和强大的营销能力,使得欧曼重卡迅速成长为业内黑马。而几乎同时进入这一领域的安徽星马的销售收入也从1994年的200多万元发展到2008年的上百亿元。
榜样的力量与近几年重卡市场的井喷使得中集、大运等重卡新军期望能够成功复制福田汽车的发展模式。与福田整合利用外部资源模式类似,大运重卡是以“潍柴发动机WP10系列、法士特RT-11509C变速箱、汉德双级轮边减速重型驱动桥”为主要特征的大功率低油耗重卡。
集瑞重工整合了来自玉柴的发动机、法士特的变速器、富华的车桥,以及中集集团提供的全套专用车上装配套资源,是生产技术含量和水准都非常之高的高端重卡。依托雄厚的股东背景和强大的合作方,集瑞重工提出了总投资65亿元,年产20万辆中重型、重型整车的目标。据了解,目前集瑞重工项目进展顺利,将在2011年形成量产。
同样诞生在国家大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刻,同样是在车辆产业链上没有自己的总成,同样是非重卡类汽车行业的翘楚。重卡新军能取得福田的成功吗?对此,行业专家齐兵表示,福田在重卡领域的成就决非是偶然所得。当福田欧曼重卡在2002年正式上市时,正好赶上2001年至2004年中国重卡行业少有的连续高速增长,这让第一波的重卡新军不但站稳了脚跟,甚至超过了一些老牌重卡生产企业。而另外3个由轻型车直接进入重型车领域的企业则是命运多舛,南汽集团由经营“跃进”轻卡直接创立重卡品牌“凌野”最终失败,庆铃与江淮发展速度也都不容乐观。
就目前重卡行业发展形势而言,拥有一个包括发动机、车桥、变速箱等组成的完整供应链越来越成为重卡制造企业的竞争之本,中国重汽、陕汽就是凭借有着自己的黄金供应链而成为这两年来发展最快的重卡企业。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各地对超限超载的限制和燃油税实施后的油价飚升,重卡产品越来越重视经济性与安全性。加上环保趋势下,我国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重型汽车国Ⅳ排放标准。对于国Ⅲ产品,国家只认可采用高压共轨系统等3种典型路线的发动机,这使得国产重型卡车在技术上短期内快速与国际接轨。加上重卡发动机的技术壁垒比较高,研发难度较大,没有品牌保证更难以获得用户认可。对于重卡行业而言,核心配套资源尤其是发动机,已成为左右自身市场地位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已经成为重卡企业的共识。
而集瑞、大运等企业的软肋在于双方都不直接拥有重卡制造技术和工艺,缺少重卡的核心研发能力。基于这种原因,不少业内人士对纷沓而至的重卡新军表示了担忧。“没有重卡‘心脏’——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无论新老所谓‘山寨’版的重卡车企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自生自灭的结局。”业内人士表示,预期未来5年之后,除中国重汽、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北汽福田、上汽南京依维柯、北方奔驰、陕汽七大重卡车企尚有一拼外,其他无论是老牌的还是新生的重卡车企面临的不是被淘汰出局就是被兼并收购的命运。
显然,在新形势下,福田通过整合资源成功进入重卡行业模式已然是时过境迁。
入门容易成功难
近年来国内重卡不俗的销量表现,是许多重卡后来者磨刀霍霍,毅然进入这个充满无限诱惑的市场,意图占领重卡市场一席之地的原因。
可以预见的是,在新一轮的重卡新军发展过程中,一定有人能够吃到“蛋糕”,也会有人付出更大的代价。但从市场经验来看,重卡行业面对着入门容易成功难的局面,后入局重卡企业的发展多不顺利,春兰、凌野的败北都是前车之鉴。
对此,一位重卡企业高层表示:“重卡行业的准入门槛太低,只要有钱,能生产出产品,就能进入。买个壳,投些钱,找些人,一个重卡企业就起来了。但重卡企业要有规模才能产出效益,这些重卡新军的市场表现堪忧。”目前国产重卡依然在斯太尔平台上沿用大体相同的核心零部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之为“组装车”。也正是这一点,让人感觉造重卡“不太难”。
但这所谓的“组装”可不能小看。“中国重卡的使用工况很复杂,对匹配技术的要求很高,即便是组装,也有高下之分,需要不小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的技术积淀。”中国重汽市场网络部经理段恒永说。
尽管生产重卡的门槛看上去很低,但市场门槛却已经大幅提高。经过几年的飞速发展,重卡市场上基本没有留下盲区,大部分重卡新兵当下都只在区域市场内销售。随着新兵不断进军重卡行业,现有的重卡企业也在不断增产,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前5名的重卡企业再进一步扩大产能,其他企业的市场空间更小。
随着重卡品牌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各个重卡企业对于网络渠道的铺设都非常密集,甚至有的企业已经下沉到县乡级,对于重卡新军而言,如果没有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要打开市场并非易事。对于倾向于“做主流品牌的主流经销商”的经销商而言,如果现在区域车型需求没有变化,一般情况下不会再选择新品牌加盟,这给重卡新军的市场开拓带来难度。
而要做好重卡,即使是有了定位准确的技术平台,企业的营销服务水平也至关重要。“重卡市场争夺愈演愈烈,是什么人销售的大问题,这其中有大智慧,有大战略和大战术,否则难以在竞争对手口中夺食,撕开一条竞争对手围追堵截的血路。”一位长期致力于重卡项目开发研究的行业人士表示。
来源:汽车人杂志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