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现“弃风”现象 风电并网国家标准或出台


时间:2010-06-21





  内蒙古、吉林等地的风电机组在刚刚过去的冬季出现的“弃风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对此,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在日前举行的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发展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改变风电“清洁能源、垃圾电力”的称呼,必须尽快制定风电并网国家标准,能源局相关官员在出席座谈会时也表示了风电建设需有序,风电企业在建设风电场时就应该考虑到入网的标准问题。

  对此,部分电力专家认为弃风现象在现阶段不可避免,呼吁风电投资建设需分步骤进行;风电消纳问题日益凸显,抽水蓄能手段展现调峰作用。

  “弃风”现象可惜但不可避免

  记者近期赴内蒙古采访期间,发现当地风电机组大面积弃风问题相当严重。

  内蒙古电力公司总经理张福生向媒体介绍,内蒙古电网通过优化调度,白天风电都能够满负荷运行,但到后夜低谷期,为保证城市居民供热,风电不得已采取弃风的措施。后夜期间内蒙古电网最低负荷包括东送约1230万千瓦,其中火电供热机组就占了1200万千瓦。为了保供热保民生,留给风电的负荷裕度已经很小,电网无法满足风电全额上网的要求。

  内蒙古电力公司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当地风电基地再次出现风电并网在系统负荷低谷时遭遇限制出力现象。主要是因为我国风电开发集中在“三北”偏僻地区,处于电网末端,当地风电消纳能力不足,系统调峰能力也不够。

  弃风给风电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内蒙古曾专门召开了风电发电企业座谈会。会上,66家风电企业反映,入冬以来到今年元旦,因弃风停机少发电9亿多度,每度电按上网定价0.51元计算,损失近5亿元。

  记者针对此问题采访的电力专家则认为目前我国风电存在弃风现象不可避免。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认为这是中国风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的表现,“我国风电发展只是在装机容量、风电设备制造等部分环节上发展超前,并网标准等软指标都还需要补课。”姜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资深电力专家、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张粒子认为现阶段让风电全额上网是勉为其难的。“风电的特点就是到负荷低谷的时候发电能力比较强,但用户没有那么多需求,我们现在又没有大容量的蓄能设备,没有办法才弃风的。”张粒子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张粒子认为从她近期对各地的调研结果来看,电网公司对风电上网的态度都是积极的。据悉,目前内蒙古要求并网运行的风电容量已占到电网最高供电负荷的27%,远远超过中国电科院为内蒙古电网论证的10%的最大风电承受能力。 然而,业界抓住法律规定的“全额保障性收购”义务屡屡诘难国家电网阻碍风电行业发展。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在国家电网风电工作座谈会上做出了回应。

  舒印彪认为部分地区出现风电大规模脱网与风电开发不能有机衔接电网建设有较大的关系。

  “一是没有规划,消纳方向不明确,风电开发与电网建设之间不协调,不能做到有机衔接;二是风电项目与电网项目审批脱节,国家和地方分别审批,先批风电项目,后批电网项目;三是建设工期不匹配。” 舒印彪举例,“通常首台机组建设周期仅为6个月,全部建成需要一年左右;电网工程建设周期长,输电线路需要跨越很多市县,协调工作难度大,220千伏输电工程合理工期需要一年左右,750千伏输电工程合理工期需要两年左右。”

  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也出席了这次座谈会,他甚至支持合理的“弃风”“风电装机和出力之间有差距,一百万千瓦机组大部分时间仅运行四五十万千瓦,不能简单地用风电的容量来配电网输电工程容量,合理弃风是有必要的。”史立山表示。

  风电电源点建设过快 国网对上网风电实施严格准入

  一方面是国家鼓励新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风电电源点建设速度较快与送电通道建设严重滞后的不协调、不联动局面。

  张粒子告诉记者,原来我国对电源规划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但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基本由投资主体自己决定电源建设,“有一个风电的装机容量限制,在这个容量之上的是由国家能源局审批,之下的由地方政府批,但现在很多地方上风电项目都是正好卡在这个容量之下建设的。”

  史立山表示,现下我国的风电制造业有一些无序发展和盲目发展的迹象。他强调风电企业的设备必须要符合入网标准。

  而国家电网近年来一直在强化风电上网的严格准入机制,舒印彪在这次工作座谈会上也提出要加强并网技术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建立检测制度。

  2009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作为企业标准正式颁布,提出风电场需要具备功率控制、功率预测、低电压穿越、监控通信等功能要求。今年2月颁布的企业标准《风电调度运行管理规范》进一步提出了风电场在并网管理、发电计划管理、检修管理、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化装置管理、通信运行管理以及调度自动化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日前国网公司还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介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风电运行控制技术规定》以及《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功能规范》等多个配套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经国家能源局批准,国家电网公司投资3 .5亿元在旗下的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国家风电技术与检测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的基础研究平台已经基本完成、移动检测设施建设进展顺利,现场试验基地工作有序开展。”舒印彪向记者透露。

  该中心作为风电机组的入网检测机构,掌握着发放风电机组“入网证”的生杀大权。

  “今后,对新投产风电场,更要严格按照《风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的要求,开展风机入网认证和并网检测,保证风机性能和电网安全。而对已投产机组要进行评估,不合要求的要逐步实施改造。”舒印彪表示。

  将企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也是国家电网力图在这次座谈会促进的一件事。

  对于国家电网给风电场立的“规矩”,电力专家纷纷表示从运行的角度考虑,把企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实属应该,这样的并网准入标准是为了规范和保护用户的利益。

  姜谦则有点担心对刚刚起步的风电设备企业而言,“限制可能会多了点”。姜谦告诉记者,看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后,觉得对风电场的要求过大,而对电网的要求和约束过少。

  消纳问题凸显电网建设追不上电源建设

  风电的消纳也是横亘在各方面前的巨大难题。

  国内风电产业发展迅猛,与风电“上网难”相对应的,是风电产业迅猛的发展速度。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我国风电装机在连续几年翻番增长的基础上,未来10年还将保持超过20%的高速发展势头。 犹如造了大量汽车却发现没有公路可供行驶一样,迅猛发展的风电也正遭遇着电网建设跟不上的尴尬。

  “凡是经国家核准的风电场,电网公司全部按时接入电网,不存在上网难的问题。但近几年风电发展速度太快了,远远超出电网发展规划,这是造成电网消纳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舒印彪分析,“我国风电从发展初始就出现大规模、高集中开发和远距离、高电压的输送要求,呈现出与国外风电发展模式显著不同的特点,由此带来的电网技术和经济问题尤为突出,更为复杂。”

  国家电网提出提高风功率预测、加快构建特高压同步电网和抽水蓄能建设等三招。

  提高风功率预测的准确性是风电调度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和国家电网提出的风电“有效出力”概念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国家电网还将坚持原有步伐,加快特高压和抽水蓄能建设。

  “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有效的蓄能手段,但大型的抽水蓄能电站也不是哪儿都能建的。风电的开发和大规模的蓄能设备的建设关系密切。”张粒子说。

  据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兼能源战略与规划所所长白建华估算,如果要保证大规模风电开发最终能顺利并网消纳,到2020年预计需要建成5000-6000万千瓦以上的抽水蓄能装机容量。

  有电力专家表示,抽水蓄能建设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建设周期较长,抽 水 蓄 能 电 站 的 建 设 周 期 为4- 5年,大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参与风电输电调峰将是2015年之后的事情;二是目前我国对抽水蓄能发电还没有明确合理的电价政策,对抽水蓄能发电的激励不够,未来还需要通过电价改革予以理顺。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