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受困仿制文化


时间:2010-08-05





  由于国内一些零部件企业的仿造,国内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负责人到国外参观的愿望也落空了。

  美国同行拒绝中国企业参观

  “近一段时间,行业协会想组织国内一些零部件骨干企业到美国访问,主要是想和美国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参观他们的工厂,以便找准时机寻求合作。没想到,联系了几家企业,没有一家愿意接待。”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董建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零部件企业不愿接待,最大的可能性是防范我国零部件企业快速模仿,技术外泄。

  到国外零部件企业参观、学习,应该是非常容易实现的事情,为什么变得如此困难?董建平告诉记者,这跟我国汽车市场迅速扩大、汽车零部件技术水平提升以及一些零部件企业仿制有关。

  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了1300多万辆,位居全球第一。2010年上半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92.73万辆和901.61万辆。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近日,中国汽车配件用品市场协会会长、中国汽车工业配件销售公司总经理王笃洋表示,目前,中国汽配市场规模已经由2000年的170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万亿元。预计2010年底,中国汽配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4万亿元。汽车售后市场也已经由之前的600亿元发展到目前的4000亿元。中国零部件市场规模的扩大,给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国内自主品牌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很小,集中在卡车等商用车领域。轿车发展起来之后,在整车的带动下,零部件行业才起步。那个时候,国外零部件企业通过转让一些即将淘汰的技术,就能够满足我国市场需要。现在不同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自主品牌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提升很快,不少零部件企业不仅有能力为自主品牌整车配套,也进入到合资品牌的配套体系中。

  “国外零部件企业一方面把中国同行当成竞争对手,一方面又怕中国同行的模仿,这是问题的关键。”董建平认为,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也不能掩盖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在自主创新上的误区,即把仿制当成主要的技术来源。

  对技术来源认识有三大误区

  据董建平分析,零部件企业对技术来源的认识,存在三个误区。首先,以仿制代替技术创新;其次,依赖从外面购买;再次,不愿抓住“走出去”利用国际科研资源的机遇。

  “一个零部件要真正的拷贝,不是看图纸能做到的,因为有好多内在的核心图纸是表现不出来的。”辉门亚太区工程技术副总裁翁伟波说。“模仿出来的东西,根本上来说无法长久。”辽宁新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绍安告诉记者,汽车零部件技术趋向复杂化,模仿别人,往往是优点模仿不到,缺点全部继承。

  不过,在我国零部件行业,以仿制谋求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据业内相关人士介绍,国内一家离合器企业就是依靠模仿起家,没有引进任何技术。目前,该公司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很大,还大量出口国外。

  “他们认为自己这样发展就很好。”董建平表示,更多的企业也在走这条路,仿制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拦路虎”。“有一家做水泵的企业,非要买国外某豪华汽车品牌的水泵当做样品模仿,人家4S店不卖给他,他就使用各种方法,最后终于弄到了手。”


  从国外买一些成熟技术可行吗?董建平认为,这条路已经行不通。“过去,国外同行肯卖给我们技术,是因为我们当时还是小学生,现在不同。面对竞争对手,谁也不愿出售成熟技术。”

  李绍安也表示,现在向国外购买成熟技术已经不可能,一个是人家不卖,一个是买来之后受到的限制太多,图纸、设计都要听人家的。

  此外,一些相对有实力的零部件企业不愿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归根结底也是仿制文化在作怪。

  借全球资源谋发展

  “模仿只是发展中的一个手段,核心技术模仿不来,也买不来,必须要走自主创新的路子。”董建平认为,随着汽车电子化时代的到来,模仿将无法奏效。

  如何谋求进一步的发展?收购成为国内个别零部件企业短期内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的捷径。华翔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辞美曾表示,通过收购,他们不仅成功获得为捷豹、路虎等国外豪华车配套生产内饰件的巨额订单,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确立了在该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跻身汽车真木饰件业的全球前三位。

  近日,北京太平洋世纪汽车系统有限公司收购美国通用汽车全球转向与传动业务,加速实现了技术、人才和经验的积累,一跃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不过,有能力收购的零部件企业还是少数。董建平认为,对大多数零部件企业而言,获取技术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开放水平,在让国外零部件企业进来的同时,我们也要走出去,利用国际资源,关键是重视和加强与国外独立的研发机构合作。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国际汽车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外一些专门服务于大汽车公司的研发机构,因为客户各项费用缩减,无活可干,这恰恰为我国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机遇。“前一段时间和以色列的汽车行业同行接触,他们告诉我,以色列虽没有自己的汽车工业,但有很多独立的研发机构,都很期望和中国的企业合作。这些资源都可以利用。”董建平认为,在借用国际资源的形式上,可以有多种,比如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现在长安汽车就是这么做的。比如,把项目拿出去,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还有和国外研发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

来源;中国机电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