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力推的智能电网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逐步推出的一系列行业标准对涉及其间的产业影响巨大。6月29日,国网发布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和《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将在2011年至2015年间修订补充所需的技术标准,基本建成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
7月26日,国家电网副总经理栾军向媒体表示,国网已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出了18项标准提案,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标准国际化进程。
记者近日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虽然我国的智能电网标准有向国际接轨的倾向,但仍然是在结合国情做智能电网,对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接入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巨大的意义。此外,智能电网的标准出台对行业的影响几乎立竿见影。
多项智能电网国际标准提案获IEC批准
记者从上海世博会国家电网馆特别活动日的主题论坛上获悉,国家电网已向IEC提出了包括用户侧接口、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调度等方面在内的18项标准提案,其中3项提案已获得IEC的批准。
据栾军介绍,国家电网公司已是IEC市场战略局的正式成员,积极参加IEC/SMB特高压战略组、智能电网战略组的相关工作,参与编写了IEC智能电网标准化路线图。在国际标准化管理机构的支持下,以挂靠国家电网公司的IEC特高压直流标委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工作。
栾军表示,在特高压交流输电、高压/特高压直流输电方面,国家电网提出了8项标准提案,其中“高压直流接地极技术规范、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限值、高压直流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评估”等3项已经获得了IEC的批准;在智能电网用户侧接口、电动汽车充放电、智能调度等方面提出了 10项标准提案,其中包括“用户侧设备与电网连接的交互接口标准”、“用户侧电力注入电网技术标准”、“电动汽车充放电计量计费装置”等。
目前,国家电网已经与一些科研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初步确定在电动汽车、物联网及传感器、智能城市和大容量储能系统等4方面共同开展标准的研究与编制工作。“我们将继续与发电企业、制造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等多方协作,在IEC等国际标准组织的支持下,建立跨行业沟通平台和合作机制。”栾军说。
IEC的副主席历思表示,IEC积极参与国际智能电网标准化工作,比如和美国的NIST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紧密合作,发展标准体系以保证智能电网设备和系统的互操作性,目前NIST已经采用了很多IEC国际标准。同时欧洲也在寻求类似的合作机制,“在德瑞斯顿合作协议的背景下,欧洲希望IEC能够制定具有实现区域智能电网的互操作性的标准。”历思向在场的媒体表示。
据了解,德瑞斯顿合作协议由CENELEC欧洲电工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与IEC于1996年在德国签署。协议规定了双方对新标准项目“共同规划,并采用并行投票”的制度,内容包括:加快出版和共同采用国际标准;保证资源的合理使用,保证标准内容的技术性是国际水平的;为适应市场需求加速标准制定程序;共同规划新项目等。
然而由于我国一次能源分布与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比如2/3的煤炭资源在北方,2/3的水电资源在西南部,陆地风能集中在西北部地区,而2/3以上的能源消费在中东部地区。我国风能、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在沙漠、戈壁滩等偏远地区大容量集中开发,当地电网规模小、无法就地使用,需要通过高电压接入大电网,实现电力的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消纳。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就认为,发展特高压对于能源中心和经济中心分布不均衡的中国来说尤为必要。
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建设中国坚强智能电网,不能照搬美国或其他发达国家电网发展模式,而是要紧密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能源禀赋特点,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电网可持续发展道路。
国网电科院副总工程师姚建国认为,智能电网标准的制定,照顾了我国的整体现状,同时又起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我国的能源资源与生产力布局呈逆向分布,必须在坚强网架的基础上实现智能电网,离开了坚强网架,智能化就是空谈;而欧美智能电网主要集中在配用电,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坚强网架。我们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两步并作一步走,因此在配用电领域我们也消化吸收了部分国际标准。我国结合国情、网情建设智能电网,但是最终目标和国外是一致的,都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灵活接入和用户用电的双向互动,从而提高能源得利用效率,实现低碳发展。”姚建国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标准对行业影响巨大
国家电网6月底发布了《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和《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部主任王益民介绍,《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是用于指导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企业标准编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技术指南,也是我国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则是关键设备研制工作的行动纲领,可作为科研、制造企业的设备研制指南,同时也可作为制定相关产业化发展规划的指导依据。
据栾军介绍,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由“8个专业分支、26个技术领域、92个标准系列、若干个具体标准”组成。据悉,8个专业分支是指“综合与规划、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通信信息”,各个专业分支又包含了许多具体标准。以“发电”为例,在“发电”中有3个技术领域,涉及12个标准系列。比如“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技术规定标准系列”就包括已经发布的《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和《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这个标准系列将于今年完成。同样将于今年完成的还有“用电信息采集终端设备及系统标准系列”、“用电侧通信技术规范标准系列”等,这些标准将支撑起智能电网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国家电网制定并发布了12项智能电能表企业标准,涵盖11类4种准确度等级智能电能表;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方面发布了24项企业标准;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方面发布了11项企业标准,涵盖交流充电桩、非车载充电机、充电站、充电接口和充电监控系统等。
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济萍向媒体表示:“以前,技术标准往往是在产品已研发并运行后才出台,比较滞后,这容易导致产品间的不相融。”薛济萍认为,智能电网标准的发布,扭转了标准滞后出台的劣势,也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投入,规范了行业的有序竞争,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富生也认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的最大影响力体现在产品从设计研发到施工、运行与维护的整个过程中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不仅对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还将使集成技术得以更为广泛的应用。业内人士分析,这会引发现有输变电产品,尤其是一两次设备突破原来的界线而互相渗透,使常用的开关设备、输电线路、变压器产品融入了一些智能化的元素,如可以实时监控、可以实现对出现的故障进行简单处理等。这自然也将打破设备制造业原有的市场格局,引发新一轮制造业的市场竞争。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电网涉及的主要产业包括新能源发电并网、复合材料、电线电缆、变配电、计量检测、电力系统自动化、储能、电动汽车接入、通信、信息等。随着智能电网建设从规划步入实际建设,与智能电网相关的设备商将获得可观的市场增量,如国电南瑞、思源电气、许继电气和荣信股份等。记者了解到,已有不少设备商率先为智能电网大规模建设做足功课。
智能电网或推清洁能源革命
根据国家电网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目标,到2020年,将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实现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
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在上海世博会国家电网馆特别活动日主题论坛上表示,中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非常需要智能电网支撑,目前正在编制的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已将发展智能电网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从长远来看,发展智能电网不仅增强能源保障水平,而且能够引导并改变用户的用电消费习惯,从而实现智能互动,并达到绿色节能的目的。
国网能源研究院智能电网研究所孙强博士分析说,发电侧应用智能电网技术既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清洁能源接纳能力,又可以提高传统发电技术的效率,而在电网侧则可以降低输电损耗,提高输电效率,提升电网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和供电可靠性,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功能;在用户侧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智能用电终端,将用电信息反馈给用户,有助于其调整用电模式,改变用电理念,提高用电效率,同时还可促进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从而达到智能互动和绿色节能的功能。
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31亿吨标准煤,2001-2009年年均增速为9.1%。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使碳排放不断增加。据国际能源署报告,2005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51亿吨,占全球排放的18%,居全球第二;2007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占全球排放的21%。
国网能源研究院报告预计,2020年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将节约电量约1567亿千瓦,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4亿吨。
而根据国家电网早前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相比于2005年,2011-2020年国家电网可累计减排约105亿吨二氧化碳,2020年当年可减排约16.5亿吨二氧化碳。对国家完成2020年碳强度降低40%-45%目标的贡献率为20%以上。
胡兆光介绍,目前国家电网已启动了诸如上海世博园、智能小区、电动汽车充电站等智能电网试点示范工程。
今年4月7日,我国首个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工,生态城管委会出资1亿元支持智能电网建设。在智能电网工程涉及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电网规划中,包括太阳能、海水发电、风能在内的各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电量约占整个生态城用电量的24.62%。其中,太阳能发电将达到4万千万,生物质发电将达到1万千瓦,风能发电达到12.5万千瓦。
孙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国家电网通过各种试点示范工程的稳步推进,积累了重要经验,为未来智能电网的全面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东莞证券研究报告预计,智能化投资在“十二五”期间占电网投资比例将从目前的6.2%提升到11.7%。从各环节看,变电、配电和用电3个环节的智能化投入金额最多。
来源:中国机械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