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智能电网遇新商机,前途一片光明


时间:2010-08-20





  日前,市场分析公司NanoMarkets发布了一份名为《亚洲智能电网新商机》的报告,这份报告主要针对亚洲国家部署智能电网出现的商业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报告指出,近年来亚洲智能电网市场的表现令业界眼前一亮,与智能电网相关的项目,不论是从资金支出,还是长远发展来看势头良好。同时由于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市场需求的增加,亚洲智能电网市场投资规模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达到222亿美元。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报告显示,从2006年到2030年,全球发电量预计增长77%,而同期亚洲发电量将大幅上升 200%。届时,对电网升级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此外,NanoMarkets表示,亚洲一些国家的电力部门已相继出台了部署智能电网的措施,尽管如此,中国、印度以及其它亚洲国家的部分地区仍存在电力短缺问题,但NanoMarkets仍对亚洲智能电网前景保持乐观态度。其实,电力短缺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归结为输、配电时缺乏智能化,因此,部署智能电网势在必行。

  日、韩、印智能电网规划发展

  报告中称,亚洲国家众多,国情亦会不同,因此各国对智能电网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国家,需要更精化的电力配置,因此要求智能电网的发电能力更加精密和细致,而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需要首次部署智能电网,同时大规模地升级电网。当然,各国对亚洲电网市场是有共识的,那就是为满足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亚洲现有电网的效率性、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环保性仍有待加强。

  据悉,日本、韩国和印度都已开始了智能电网的规划。日本方面,据日本经济产业省估计,2030年,向可再生能源转变所需的电网升级成本大概将会在510亿至740亿美元之间。其实早在去年,日本电气事业联合会就公布了日本版“智能电网开发计划”,该计划以2020年应用上智能电网为目标。日本政府、电力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设备制造企业,积极发挥自身特长与专业特色,踊跃投入到智能电网的研发中,形成了“官民协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智能电网研发阵势。

  今年年初,韩国知识经济部为推动低碳绿色成长进程,制订了“智能电网路线图”,计划投资27.5万亿韩元(2475亿美元),在 2030年建成全国范围内的智能电网。市场分析公司PikeResearch称,韩国在2009年至2016年将有高达158亿美元的本地资金投资到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中。

  几乎同时,印度政府也制定了一项叫做加速电力发展与改革的重组计划,以加强并提升印度国内的电力传输和分配,该计划将跨越5年,需要100 亿美元的投资。此外,印度计划从2011年起,在新德里和孟买附近进行智能电网试验、建设输电网及安装带有通信功能的智能电表,并将根据试验结果于 2012年后在十几座城市正式推广。

  中国智能电网高调开局

  根据此报告,到2015年,中国和印度将占亚洲智能电网市场的75%。咨询公司ZPyrme预测,今年中国将会取代美国,成为智能电网最大的投资国。中国计划用73.2亿美元发展智能电网,这一数额实际已超越了美国70.9亿美元的拨款。事实上,中国在发展智能电网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比较早,只是没有正式把智能电网概念提出来。目前,中国已经着手建立全国范围内坚强智能电网,实施10年智能电网蓝图计划,国家电网公司为该项目配发4 万亿元人民币(5856亿美元),资金将被广泛地投入各个项目,如可再生能源储存技术、动力传输监控系统和智能变电站。同时亦将资助其他技术,如电动汽车充电、自动化配电、智能电表和用电量信息系统。预计该项目2020年会基本建成,届时在保证电力供应和促进能源节约的情况下,电力传输将引领中国跨入数字时代。

  今年年初,中国国家电网召开2010年工作会议,规划于2010年在电网建设方面投资2274亿元人民币(336亿美元),智能电网将为投资重点。按照国家电网勾勒的目标,到2020年坚强智能电网建成后,要形成以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同步电网为接受端,东北、西北电网为输送端,连接全国各大煤电、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坚强电网结构。对中国而言,建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全国性的电力调配,从而把清洁能源送到需要电力的地方,实现电力供需的实时调配,同时也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

  当然,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在面对巨额投资、技术难题及新能源战略等问题时,未来的亚洲智能电网市场要更具灵活性。市场分析公司PikeResearch预测,未来几年中,电力分配和传输自动化的发展最有潜力,而变电站自动化和可再生能源管理系统亦具有利润潜力。同时,NanoMarkets也对亚洲智能电网市场的未来发展信心十足,坚信在智能电网的技术、系统和软件等方面,亚洲智能电网市场的供应商拥有不可限量的潜能。

来源:中国机电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