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两型”工业体系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时间:2010-11-18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经过全系统的不懈努力,在工业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推进‘两型’工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奚国华强调,工业是能源消耗的重点领域,也是推进节能减排、实现节能目标的主攻方向。2009年,工业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源消耗量的71.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占全社会的84.3%和34.4%。节能减排的重点在工业,难点也在工业。

奚国华指出,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始终坚持把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坚持宏观指导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技术进步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在推进节能减排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做出不懈努力。

他说,全国工业系统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推动工业节能不断取得实质性成效,努力为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作出贡献。

一是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强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分类指导,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开展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和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情况专项督查,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建立工业节能减排监测预警体系,加大宣传,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工业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推进工业节材代木和节水,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

二是积极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指导,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进步,开展综合利用试点示范,推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再利用,积极推进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

三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不断完善清洁生产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强科技对清洁生产的支撑作用,逐步推动工业清洁生产审核,加强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力度。



展望“十二五”,奚国华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构建低碳绿色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为主线,以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目标,以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重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促进工业绿色化发展。着力构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链完备、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两型”工业体系。

二是着力建立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循环生产、低碳生产的新型生产方式,把节能降耗作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以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两化融合”为手段,强化对生产源头、生产过程到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探索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长效机制,促进工业节能降耗。以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涉重金属工业行业为重点,组织编制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以清洁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为核心,加快推进重点工业行业、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

立足我国工业实际,以推动低碳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努力构建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积极开展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工作。围绕能源、大宗短缺金属、稀贵金属等重要矿产资源,推进综合开发及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实施重金属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加快机电产品再制造示范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有色金属等资源循环利用,推动再制造、资源再生产产业发展。

三是着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紧紧围绕“十二五”期间国家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任务和目标,起草制定并实施《“十二五”节能环保装备专项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标准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引导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有序发展。

四是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健全和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融资机制、激励引导措施,加快推进“两型”工业建设。

在本届“高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特别设立“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专题馆”,对此奚国华表示,希望借助“高交会”的平台和影响力,集中展示工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促进科技成果及先进经验的推广。

来源:工信部办公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