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积极引领产业发展


时间:2010-11-26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关乎国计民生。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业正依托先进的技术装备由牛犁刀锄耕走向现代。这其中,农业装备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而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试点工作中,为产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近年来,我国农业装备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壮大,2000年、2005年和2009年农业装备工业总产值相继突破500亿元、1000亿元和2000亿元,连续5年增长幅度超过25%,能够生产出3500余种产品。但总体上,我国农业装备产业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分散、规模小、缺门少类、品种结构不尽合理,我国农机产品品种仅为发达国家的1/2,且主要集中在田间作业,产品以中低端为主,自主高端产品匮乏。

最核心的问题是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缺失,产品整体技术水平不高。长期以来,我国农机工业基本上走的是技术引进、跟踪模仿的路子,自主创新投入少,缺少原创和核心技术,核心部件、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几乎全部依靠引进,如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及配套机具进口依存度在90%以上。发达国家凭借领先技术形成大型农机市场垄断,给我国农业及粮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和潜在隐患。

集聚产业的力量,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是让我国农业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路径,而联盟就是有效的组织形式之一。联盟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任理事长单位,由行业企业居前10位的8家骨干企业、4所著名大学和3家地方特色院所组成,企业总资产、总产值、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3%、44%、30%,凝聚了行业高新技术研发、先进制造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和产业化生产能力,是行业重大技术组织和实施主体。

联盟认为,当前,面对技术发展趋势,我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面临拓展领域、增加品种、完善功能、提升水平的多重挑战,一是要发展大型化、多功能高效、智能化、自动化农业装备,二是要发展节种、节水、节肥、节药等资源高效利用作业技术装备,三是要发展农业生产从种子生产、耕整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秸秆利用的全程作业技术装备,四是要实现农业装备的数字设计和集成精工制造。

为解决以上问题,联盟成立以来,在推进组织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产品创制,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机制,搭建联合攻关研发平台、促进技术辐射、培育产业集群以及推动内外合作交流与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十一五”期间,联盟投入3亿多元,组织实施了“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和863计划项目“现代农机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也是目前农业装备领域国家投资力度最大、投入经费额度最高、参加单位最多、参与研究人员最多、涵盖面最广、形成重大装备成果最多的项目。“秸秆收集固化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是863计划重点项目,该项目标志着农业装备项目首次进入先进制造技术领域。联盟在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可靠性与自动监测技术、大马力拖拉机、大型复式田间作业机具、多功能联合收获机械等方面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缩短与国外技术的差距,推进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技术特色资源相对集中、生产制造能力充分发挥的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今后,农业装备创新联盟将充分发挥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优势,加大力度,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在农业装备智能技术、农业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大型农业动力技术、大型高效联合收获机械技术、多功能复式作业装备技术等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战略策源地、技术发源地、产品辐射源和引领技术进步的新脊梁,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