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能源,尤其是新能源被多次提及,显然在未来五年,新能源地位将飙升。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能源发展将迎来新的拐点。拐点之下,中国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的风电如何发展,风电企业当如何迈步,值得深思!
国家:新能源成战略牌
数据显示,我国GDP占世界生产总量的7%,却消耗了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7.7%,能源、环境压力使得经济增长受到严重制约。当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发展新能源经济之时,我国政府也开始把发展新能源作为一项重要国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东宁曾指出:“新能源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关键引擎!”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曾高调宣布截至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显然要求中国要在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必须有着独到之处。作为新能源产业,风电同样是一个政策导向和市场并行的产业。从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再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整个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占15%的目标设立,都表明了中国风电已经成为国家长期发展的重点产业,成为催动能源产业发展的一张王牌。
产业:风电成新兴牌
作为一种温室气体零排放的替代能源技术,风电被广泛认为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新增发电量的主力军。中国是风力资源储量非常丰富的国家,也是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陆上风电开发量23.8亿千瓦,海风2亿千瓦,资源丰富。且按照目前国内风电项目平均投资成本计算,每千瓦风电投资大概在8000元左右。
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造就了一个蓬勃兴旺的风能产业。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375万千瓦,增长率连续六年超过100%,居世界第一,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580万千瓦,超过德国,位列全球第二。在河北、蒙东、蒙西、吉林、甘肃酒泉和新疆哈密等地,中国将建七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发力度巨大。
有报道称,已上报国务院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有望于今年底出台,其中提到的5万亿元累计直接增加投资额,风电将占30%,约1.5万亿元。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席KlausRave预测,2011年底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风电市场。对于包括华锐在内的中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而言,产业政策的整体性、长期性和稳定性将为这些风电企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正如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风电的规模将发展到1.5亿千瓦,这种高远的目标无疑给风电企业以强烈的信心。与此同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和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酝酿出台,同样给中国风电的远期发展定下了一个光明的基调。在这种大的发展机遇之下,具有前瞻眼光的企业总会抓住这种机会。
华锐:技术成突破牌
风电行业世界权威咨询机构BTM指出,2009年中国成为第一大风电装机市场,装机容量新增1375万千瓦,其中,华锐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51万千瓦,继续傲居中国第一,并名列全球第三。在全球风电设备制造行业,中国企业话语权不断提高。
正如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吴运东教授所言:“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中国的风电企业实现了从引进外国技术、设备、资本到向国际风电企业出口技术、设备的转变,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实际也是如此,目前我国的风电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标准,技术层面上,我国的风电企业已经能够生产多种风电机型,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型号;机组容量上,我国拥有从几百千瓦到兆瓦级的机组,最大已达到5兆瓦;经营层面,我国的风电机组已经走上了商品化的道路,并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的声誉。
其中,华锐风电成绩斐然,凭借自主创新创造了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若干个第一和奇迹:第一家引进国际先进的兆瓦级风电机组技术;第一家打造完成完善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国产化配套产业链;第一家实现国产化兆瓦级风电机组规模化生产;第一家开发了可适应全球各种风资源条件和环境条件的1.5兆瓦系列化风电机组;第一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主流、技术先进的3兆瓦系列陆地、海上及潮间带风电机组的研制工作,并批量生产;第一家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兆瓦风电机组,这是我国首台5兆瓦风电机组,也是目前全球小批量生产的最大功率机组,每年发电可达1000万度。这一系列第一,就是华锐技术创新最好的证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9月20日,国家开发银行与华锐风电在京签署了《开发性金融规划发展与战略合作协议》,将为华锐风电提供总额为65亿美元的融资合作额度,这对华锐风电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和全球第一战略目标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华锐风电海外业务在“必须超过30%”基础上,朝着50%迈进的发展目标必将实现。
风电产业集高科技、制造业、可再生能源等优势于一身,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继续和企业加大对风电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力度,未来国产设备的技术水平将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市场份额将长期保持优势地位并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显然,这个进程中,华锐风电靠技术“迈步”会是一大亮点。
来源: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