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起重机制造业迈向“大吨位”时代


时间:2010-12-30





这是个创造奇迹的时代,所有的纪录随时都可能被打破,对于中国的起重机行业更是如此。

自1999年,沉寂了多年的中国起重机行业犹如火山爆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出现了连年增长、一浪高过一浪的态势,即使是在被称为宏观调控年的2004年也不例外。

在汽车起重机领域,1998年低谷时期年销售额仅为11多亿元,而到了2004年销售额达70多亿元,2005年尽管有所回落,仍然达到67亿元左右。

继德马格cc88001250t履带式起重机落户中国宁波石化后,利勃海尔lr113501350t履带式起重机落户中国石油一建,改写了“神州第一吊”的最大吨位纪录。

2006年5月,国内企业制造的最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三一重工的scc4000400t成功下线,但这个纪录将会在2006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baumachina工程机械展会上被打破。

四川建机m1500塔机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塔机制造业也迈向大吨位时代。

一切都来得那么快,让业内人士不敢有些许怠慢。

起重机市场全面增长

起重机是应用领域最广的设备之一,发电厂、核电、码头、水利、隧道、桥梁、石化、冶金、建筑等行业随处可见它的雄姿。在最新发布的“十一五”计划中,各建设行业的投资都保持平稳上升趋势。水利、水电、能源、矿山建设都有新的工程规划,防洪工程,“三农”水源、8大水电工程项目,以及追加投资4300多亿元的西电东送项目,启动天然气开发与输送工程等都给起重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6年,面对我国电力仍短缺的境地,据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今后5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期间,电网建设投资将占到电力行业总投资的50%以上,能基本满足新建电源输配电的需求。在这些大型项目对起重机的大量需求下,加速了国内起重机市场向大型化发展的势头。

1999-2005年起重机的年销售额逐年攀升。2005年移动式起重机年销售额达80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2.7%,国内共销售移动式起重机10800台。据中国工程机械协会“十一五”发展规划,预计到2010年,轮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和塔式起重机的市场容量将分别达到14000台、800台和12000台。这个数字稍显保守。

相对于国内对起重机需求的不断增长,起重机的出口也毫不逊色。塔式起重机近年来出口增势迅猛,仅2006年1季度的出口量就达2005年全年的74%,而进口数量逐年减少。虽然履带式起重机的出口量较少,但2006年1季度的26台与2005年的38台相比,仅相差12台。进口方面,履带式起重机的数量在下降,但是在大型能源等项目的刺激下,进口的起重机吨位呈大型化趋势,用汇额度增大。如前文提到的利勃海尔的1350t履带式起重机落户中国,马尼托瓦克1000吨级的m21000履带式起重机在亚洲的第2台就被中国企业购买。

在起重量纵向攀升的同时,应用范围较广的50~250t以下中小型履带式起重机成为目前的流行型号。仅抚顺挖掘机有限公司2006年就销售了10余台quy250250t履带式起重机。目前,徐重、浦沅、抚挖等国内起重机主要生产企业的产品全部供不应求,无货可卖,很多企业的合同已经签到2007年。

来自世界着名的起重机制造商利勃海尔、马尼托瓦克、特雷克斯—德马格的消息是,供货期已全部到了2007年。他们不仅在中国有很好的销售业绩,在欧洲、印度等地区都有不俗的销售表现。种种迹象表明,全世界似乎都处在对起重设备的旺盛需求时期。

起重机的大型化

起重机的大型化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不断增大的吊装项目是促使起重设备大型化的催化剂。

履带式起重机独领风骚

目前,我国的火电项目发电机组由原先60万kw为主体向100万kw为主体发展,用于火电建设的履带式起重机吨位由400吨级上升到600吨级。而在炼油、石油化工项目中,随着项目工程的扩大,其反应器等设备的吨位也不断增大,催生了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市场。

2006年2月,马尼托瓦克起重集团的1000吨级m21000履带式起重机,由中石化第十建设公司完成大型加氢精制反应器的首次吊装任务,总起吊重量达437.7t,目前这台m21000在北京燕山石化工地上,将要进行900t左右起重量的吊装。

2006年6月17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由世界起重运输的巨无霸玛蒙特承担的神华煤液化反应器的吊装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吊装史上的又一项纪录。此次吊装的煤液化反应器单台质量达2103t,采用玛蒙特的双臂平台3000吨级双环轨起重机,历时11h18min完成吊装就位,同样重量的吊装在2006年8月还将进行。

2006年6月2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创造了中国吊装史上的又一个纪录,用利勃海尔lr?11350履带式起重机成功完成总重1206t的石化加氢脱硫装置的反应器,创履带式起重机在中国吊装之最。而更大的1400多吨的石化加氢脱硫装置的反应器的吊装方案正在论证中。

目前,国内电力、石化部门250t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就有140余台。2000年后我国就购买100多台450吨级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不断深入,吊装存量将不断增大。如果我国核电采用美国模块式技术,那么将需要2000吨级以上的起重设备。

目前,德马格已将其起重量为1250吨级的cc8800升级为1600吨级的cc8800-1,而用2台cc8800组成双机,使用标准配置时最大起重量可达2500t。

虽然我国履带式起重机起步较晚,但是近2年发展的非常快。目前已下线最大吨位的国产履带式起重机是三一重工生产的scc4000(400t)。徐重除quy300300t于2005年下线外,quy450450t也将下线。中联浦沅的6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即将问世。专业生产履带式起重机的抚顺挖掘机有限公司除quy250250t已批量生产外,quy350350t不久也将下线。而且这些生产制造商都在积极酝酿开发800~1000吨级的履带式起重机。

民用塔机跻身电力建设

以往国内的水电工程建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水工门机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近几年,建筑塔机因其自身重量轻、安装拆除方便、覆盖范围大、工作效率高等优点,逐步进入水电施工领域,拓宽了塔机的应用范围,使塔机的吨位不断上升。例如在四川小天都水电站工程中,购买常规水工门机的价格约1100万元,安装费约100万元,而选用四川建机m900塔机不但可以满足施工的需要,且购置价格仅为490万元左右,安装费约为15万元。只是在价格上的绝对优势就已经足够说明塔机在未来的需求将会是惊人的,前文提到的川建m1500则是最好的例证。正是由于民用塔机的优势,使水工门机的市场日渐萧条,许多专业从事大件吊装的企业,正在筹划出售现有的水工门机。

品牌间的较量已经开始

目前在中国境内销售的起重机品牌繁多。国际知名品牌利勃海尔、马尼托瓦克、特雷克斯-德马格、玛蒙特、神钢等都已登陆中国,再加上国内起重机制造商徐重、中联浦沅等企业,新产品推出的速度不断加快,掀起一轮轮起重机市场争夺的浪潮。

国外企业引领发展趋势

在起重设备领域,国外企业无疑引领着世界发展的潮流。

2005年,在德国的重型起重机峰会上,集中展示了目前世界上先进的起重机产品。利勃海尔发布的新型lr11250重型履带起重机,传统的a形支架使其不需要变幅臂,仅用机械支撑就能将102m的主臂竖起来。

马尼托瓦克早些时候就向业界展示了其独特的8履带1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m21000。

特雷克斯-德马格则在此次峰会上展示了一系列新型起重机及其改进产品,其中负载容量为1000t的cc5800履带式起重机成为该会的主角,它是目前3m宽运输状态机型中起重量最大的起重机。该公司同时公布了起重量为1250t的cc8800升级为1600t的cc8800-1,以及cc5800的改进产品cc6800。

玛蒙特也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起重臂概念“双臂”。据介绍,这是采用集装箱化的概念设计的,可以作为集装箱来运输的起重臂,并可把臂节相互连接在一起使用,可以提供比常规起重机更高的起重性能。

国内企业快速发展

上千吨级的起重机层出不穷,新的设计理念不断地开拓人们的视野。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起重机制造商正努力地追赶着世界的步伐,加快推陈出新的速度。

除前文提到的各主要生产企业近两年内相继推出的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外,在移动式起重机上,国内制造商也有很好的业绩,见表3。目前,徐重、中联浦沅、三一、抚挖等企业不但在履带式起重机形成了50~400吨级的系列产品,而且在移动式起重机方面,以徐重和中联浦沅为代表,形成了8~300吨级的系列产品。

据《国际起重运输机械》杂志2005年世界最大起重机制造商排行榜,中国有3家企业进入了前20名的行列,分别是排在第7、16和18位的徐重、中联浦沅和四川长江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其中中联浦沅和长起是第一次进入这一排行榜。这说明中国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国际起重机市场的格局。

排行榜的前3名分别由利勃海尔、马尼托瓦克起重集团和特雷克斯起重机集团占据。其中马尼托瓦克在中国张家港市建有独资工厂,并于2005年对厂房扩建,2006年5月新厂房投入使用。特雷克斯集团于2006年4月购得长起50%的股份,打破原有中国起重机企业的格局。而日本多田野早在2003年就与北京起重机器厂合资,目前双方控股比例由初期的日方25%对中方的75%,变为50%对50%。正是由于国际起重设备巨头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使倍受关注的中国起重设备市场更加炙手可热。

未来发展趋势

起重设备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而更人性化的设计,注重操作、维护简便、尽量减小工作强度也一直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随着起重设备大型化的发展,对单体运输重量提出了挑战。目前一般的最大运输单体重量不能超过45t。在达到起重要求之外,如何更加方便的转场已是制造商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业内人士称,未来市场需求的重型起重机将是起重量和运输尺寸优化的产物,是按顾客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

尽管市场的东西难以预测,但是毫无疑问,随着中国制造商的崛起,起重设备制造商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将会改变。就大型起重设备而言,虽然很多施工企业还在纷纷购买,其中带有许多盲从性。目前我国火电建设方面,已经显现出对大型起重设备需求下降的趋势。随着中国核工业中原建设即将引进的又一台利勃海尔lr11350履带式起重机的到位,我国将拥有千吨级以上的履带式起重机4台,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并且,随着国有大型吊装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以及荷兰玛蒙特、新加坡长远等一些国际专业大件吊装运输集团的进入,必将使一些企业陷入困境,我国大件吊装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有业内人士乐观地预测:?中国的大型吊装市场还会兴旺几十年,那么也就意味着起重设备的需求还将会兴旺几十年。这话似乎带有一定的“戏说”色彩,但对于专业从事起重行业的人士来说,无疑希望它能成为现实。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