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这一年,各家银行服从服务于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经济工作大局,严格落实“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一方面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保证重点建设项目贷款需要;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着力提高信贷质量和效益。
把贷款用在刀刃上——这一年,各银行信贷结构调整力度明显加快。以国开行为例,该行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近八成投向了煤电油运、农林水、通讯和公共基础设施等国家急需发展领域。工行今年前9个月境内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7077亿元,增幅为13.3%,其中新发放项目贷款的95%投向了在建、续建项目,在行业投向上对国家重点振兴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给予了重点支持。为支持西部大开发,建行不久前刚刚同6家重点客户签署了总额逾20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10年9月底,建行对西部基础设施贷款余额4409亿元,占西部地区公司贷款的54.20%,高于全行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重点支持了西部地区采矿业、电力、交通运输、文化产业等特色产业。
小企业信贷是2010年各行工作的中心之一。银监会在年初时就明确提出,2010年,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要确保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投放的增量要确保不低于上年。各行不仅把支持小企业作为自己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劳动者就业方面的社会责任,同时把相关业务看作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信贷集中风险、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
作为国内最大的商业银行,到2010年10月末,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已达4368亿元,比年初增加1260亿元,当年增量首次超过1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增幅比同期该行公司贷款平均增幅高24个百分点。除了加大相关信贷投放外,各行还着力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以便利小企业融资。针对供应链型、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中行专门推出了“银商通宝”、“商户通宝”等18个中小企业专属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营效益;围绕文化类中小企业,中行还推出了电影电视版权质押融资,开创了企业通过无形资产向银行申请融资的新模式。
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也是各行2010年的工作重点。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各金融机构要解决好农村融资难问题。曾经的一段时间内,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出于盈利方面的考虑,纷纷从农村地区撤离;而在2010年,各行纷纷开始重返农村。
截至2010年上半年,工行已在全国1500多个县级行政区域设立了分支机构,机构总量达4700多家,覆盖全国75%的县域。建行专门制定了《“三农”行业信贷营销指引》,明确了支持经济作物种植、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十大特色行业和领域,提出涉农贷款争取每年新增要高于平均贷款新增。截至2010年10月末,建行涉农贷款比年初增长了31.2%。其中,农户贷款增长108.4%。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力量,农行在完成股改上市后依然主打“三农”牌,不仅在2010年加大涉农贷款投放,还提出到2011年“三农”金融贷款比2008年翻一番,到2013年“三农”和县域信贷投放超过2万亿元。
而对于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各行则是严格控制贷款投放,切实担负起自身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责任。为响应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中行2010年切实加强了房地产贷款管理,严格执行动态、差别化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加强个人住房贷款审查,保证借款人身份和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该行还进一步加强了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管理,严格控制相关行业新增产能项目信贷,继续坚持较高的准入标准,对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严格禁入,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实施主动退出。建行则积极落实“进、保、控、压、退”的行业信贷政策,严控潜在风险较大领域贷款,确保信贷投放总量适度、结构得当、节奏合理、质量良好;严控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发放,严格落实有效担保;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继续实行名单制管理,使得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为近5年来最低。
回顾2010年,中国银行业充分发挥了自身在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优化信贷结构,坚持有保有控,提高信贷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展望2011年,央行已经提出货币政策要回归常态,贷款总量应合理适度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各行依然要落实有保有控的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