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纺机产品的出口额要占当期产值的30%以上。今年1~10月,我国纺机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38.81亿元,出口额为13.96亿美元,只占当期产值的13%。显然,仅从这个数字比例来看,纺机出口很难达到“十一五”发展纲要的目标。然而,从实际出口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的确是我国纺机出口有史以来增长最快、出口品种最多的五年。
品种丰富加速纺机出口
“十五”期间,我国纺机出口一直在5亿美元左右徘徊。进入“十一五”的第一年––2006年,纺机出口首次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达到12.37亿美元;2007年继续保持增长,超过15亿美元;2008年尽管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但对出口的影响尚不明显,全年出口达到15.67亿美元;金融危机对纺机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009年,出口回落至12.11亿美元。今年,随着全球市场的回暖,我国纺机出口再度回升,仅1~10月出口就达13.96亿美元,全年出口预计可超过16亿美元。尽管出口占当期产值的比重尚未达到30%的目标,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对此解释说:“这主要与外部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并不能说明纺机出口增长速度不快。一方面在五年前制定该目标时,预计国内市场的增长将放缓,没想到这几年国内市场的增长依然强劲,特别是今年,国内销售增长远远超过预期;另一方面就是人民币升值。”
“十一五”期间,我国纺机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特别是出口产品的类别有了较大的突破。基础较好的棉纺成套设备的机电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与同档次的国外产品相比,在性价比上占有优势。化纤设备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我国纺机企业自主开发和生产的年产20万吨的成套聚酯装置以及日产50吨的抽丝设备,日产100吨、200吨的涤纶短纤成套设备都已经成功推向市场,目前在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均有中国化纤设备的援外项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染整设备和针织设备,由于国际知名企业的投资进入,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印染后整理和前处理的高效短流程设备,节能环保型的染色机、圆网印花机、数码印花机和新型热定型机都已批量生产。同时,我国纺机产品的国际化配套能力也不断增强,国内生产的辅助装置以及零配件不仅出口给国外纺织企业,一些国际著名的纺织机械制造商也购买我国的零配件为其主机配套。
所以,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纺机出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再仅仅依靠棉纺细纱机独走天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纺机出口大户始终都是细纱机,而在这五年间,这一格局被彻底打破,针织设备成为我国纺机行业出口额最高的产品,其次是印染设备和零配件。也正是因为出口产品类别丰富了,才使得纺机出口额在五年的时间里翻了一番。亚洲市场带动效应明显
毫无疑问,全球纺织产业向亚洲转移为我国纺机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这几年,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出台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支持纺织工业的发展,使得这些国家对纺机设备的需求十分旺盛。
据海关统计,从2007年到2009年的三年间,越南、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是我国棉纺机械出口的四大市场,紧随其后有一定规模且比较稳定的市场是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市场占据我国化纤机械出口的29.8%,年均出口达2161万美元,其次是伊朗、泰国、叙利亚。另外,我国染整机械出口从中国香港转口较大,占到35.6%,对美国、孟加拉国年均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对印尼、印度、土耳其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作为我国最大的纺机出口种类,针织机械市场分布非常广,但同时集中度也非常高,近三年对印度平均出口2亿美元,占全国出口的43.5%。拉动我国纺机零配件出口增长的则主要来自两类市场:一是纺机制造大国,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瑞士等,主要是为其主机配套;二是纺机需求大国,如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印尼等。
另外,自2010年1月1日起,我国与东盟十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并建立自由贸易区,作为世界纺机市场最活跃地区之一的东盟,也为我国纺织机械出口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内一些优秀的纺织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境外设立加工厂也有力地带动了纺机出口。天虹纺织集团三年内在越南共投资建设了35万锭,所用设备全部是中国恒天集团所属纺机企业生产的棉纺成套设备。
随着我国纺机出口额的逐年增长,我国纺机产品出口的营销网络也正在逐步健全,以中国恒天集团为代表的纺机企业在境外主要销售市场都设立了售后服务机构,并派专门的技术人员驻扎销售点,工程师进行定期巡回服务,为企业解决设备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这些及时、到位的售后服务不仅赢得了用户企业的信任,同时也为拓展当地的纺机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低价竞销只赚汇不获利
“十一五”期间,尽管我国纺机产品出口额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困扰我国纺机企业多年的出口价格偏低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改善。低廉的价格无疑是我国纺机产品抢占国际市场的最大竞争优势,但是一味地通过降价来争取市场,最终致使纺机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以棉纺细纱机为例,十几年来出口价格不但不增,反而降了50%。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细纱机出口每锭售价90多美元,现在已经降至每锭50美元左右。目前,我国纺机出口产品的平均利润率只有2%~3%,而欧洲企业至少要达到8%~15%。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之所以出现出口产品价格每况愈下的尴尬局面,主要还是由于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低价竞销必然导致恶性循环,微薄的利润直接影响了企业技术的提升和新产品的开发。
纺机出口暴露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关键零配件质量不过关。“为什么近年来我国细纱机出口没有过去的绝对优势?”主机企业抱怨是因为细纱机专件技术和制造水平提升速度慢了,跟不上主机的发展。“我们出口的一些细纱机,客户要求配进口的摇架、进口的锭子,甚至纲丝圈都要用进口的,这样一来成本增加了,价格又上不去,企业的利润从何而来?”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认为,专件的技术提升跟不上主机的发展,一方面是长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问题,即“重主机、轻专件”,另一方面,纺机专件的技术攻关确实不容易,其中既有工艺技术问题,也有原材料质量问题,不是纺机行业本身就能解决的。但这确实是一个必须要引起全行业高度重视的问题,是纺机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着重要面对和完成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十二五’期间,扩大出口再也不能仅仅靠价格优势了,必须全面提升设备的国际竞争能力,要彻底改变出口量增价跌的局面。”高勇说。
来源:纺织机械器材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