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产值破万亿青岛新型工业化锐气逼人


作者:李刚    时间:2011-01-12





2010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政府宣布,青岛市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成功突破1万亿元大关,预计达到11400亿元。由此,青岛成为全国第九个工业总产值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伴随着工业总量的大幅提升,青岛工业的品质脱胎换骨。目前,青岛市已在国内制造业强市中稳稳确立了自己的位置,装备制造业强势崛起并保持强劲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成为发展先进制造业潜力无限的生力军,传统产业在持续升级中扩大竞争优势。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青岛市锐气逼人。

而当我们细心品读这座城市激荡的工业史时会惊喜地发现,青岛工业走过的产值过万亿之路,实际上走过的是一条大调整、大升级、大创新之路。

大调整

谋求“从轻到重”、“从低到高”两个至关重要的转变,青岛工业走过一条大调整之路。

30余年里,工业总产值成功越过百亿、千亿、万亿三个大关,贯穿于青岛历史性跨越之中的大调整。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项阳青说:“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产业转移等重要历史机遇,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持续不断地对工业结构进行全局性、战略性的大调整,由此带来了青岛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他告诉记者,青岛工业数十年来的大调整,简而言之,就是坚定不移地谋求“从轻到重”、“从低到高”两个至关重要的转变。所谓“从轻到重”,是指从轻纺工业为主,向适度重工化转变;所谓“从低到高”,是指产业层次从低端向集群化、高端化全面升级。

2005年,青岛重化工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50%,目前青岛市轻重工业产值之比,已由2005年的49.1∶50.9,调整到39.7∶60.3,工业结构由轻向重转化,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青岛工业“偏轻”的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工业结构更为合理。

1985年张瑞敏挥舞大锤砸毁自己企业生产的不合格冰箱,成为震惊中国企业界的标志性事件。“砸冰箱”事件所折射的,实际上是国内最先觉醒的企业对于质量、品牌的迫切追求,本质上则是企业对加快改革调整、激发内部活力的急切渴盼。青岛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顺应企业的这一需求,在工业领域从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全面展开大调整、大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后,青岛工业大调整的重心指向产业集群战略,以大企业为主体、工业园区为载体,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青岛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工业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增长质量持续改善。



大升级

在扩大产业量级的同时加快从低端向高端演变,实现集群化高端化,青岛工业走过一条大升级之路。

项阳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岛工业要成为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必须做到总量与质量兼顾。所谓总量就是规模,要在集群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产业量级。同时,还要极其注重发展质量,加快从产业低端向高端演变。而青岛市工业在跨越万亿关口的征程中,走的正是一条从产业低端向高端全面挺进的大升级之路。

记者了解到,过去青岛市工业不仅总体规模小,基础薄弱,更令人揪心的是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特别是高端产业链严重缺失,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明显缺乏高端制胜的核心竞争力。对此,青岛市抓住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机遇,有的放矢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加快实现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据悉,在青岛,船舶工业原先只能建造1万吨级以下船舶,修造船能力处于低端水平。本世纪初,通过引进国内造船业巨头,青岛市启动了总投资70余亿元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项目建设,此后陆续引进武船重工、海西重工、中海油海工基地等一批高端项目,很快形成造修船、船用曲轴、船用柴油机、港口及船用机械、船用锅炉、海洋工程等高层次产业链条,使青岛市船舶业短期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船舶业的大发展,是青岛市工业向高端升级的典型样本。这些年来,青岛市沿着“一个高端项目可以带动一个高端产业,延伸出一条高端价值链,扩展成一片高端产业群,构筑起一个高端产业基地”的升级路径,在大炼油、大造船、高速列车等领域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制高点。

如今,青岛已形成工业大类37个、可生产2000余种主要产品的综合性工业产业体系,家电电子、汽车机车等主导和传统产业产值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5%以上,逐步构筑起产业层次高、拉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并且成为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世界最大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全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全球最大的钢制冷藏箱生产基地、全国著名的制塔类产品生产基地,在大型成套设备、关键部件和基础元器件制造等领域陆续实现重要突破。

大创新

把全面增强创新能力作为转方式重要环节,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青岛工业走过一条大创新之路。

前不久,由青岛制造的新一代高速列车飙出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时速。青岛市目前已经建成的中国高速列车产业化基地,依靠自主创新、联合创新、系统创新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近年在高速列车领域获得专利近300项,交付的高速列车数量占全国总量的70%。

“长期以来,青岛工业产品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全球高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大部分关键零部件需要进口。针对这一现状,青岛市把全面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作为转方式的重要环节,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形成自主技术、标准和品牌,推动全市工业加快从低端向高端升级,全面建设布局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项阳青说。

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率上升到46.5%,192家重点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较2005年增长16.3%,发明专利申请较2005年增长50%。预计2010年青岛市技术改造投资达到710亿元,重点推进的390个技术改造项目全部投产后,将新增销售收入1000余亿元。与此同时,青岛市还设立产业振兴项目扶持资金,重点推进创新能力突出、事关全市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这些项目70%具备国内先进水平,达产后将年增产值2000余亿元。

不仅如此,认识到信息化的巨大威力,青岛市经过艰辛努力,成为全国两化融合试验区、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山东省无线城市试点,并利用这一先发优势,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此提升工业企业的创新能力。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李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