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力虽大 企业仍需勤练“内功”


作者:孔令雪    时间:2011-02-14





——专访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楚玉峰秘书长

时光荏苒,弹指间2010年已悄然离我们而去,迎接我们的是充满希望的2011年。回首2010,我国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行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无论是在进口额,还是在生产总额上都取得了较快的增长。展望2011,遥望“十二五”,我国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行业前景诱人,市场潜力不可估量。面对如此机遇,国内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生产厂家,该有何动作呢?行业高速增长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隐忧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了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楚玉峰秘书长。



回首2010 喜忧参半

2010年,我国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进出总额为44.9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进口总额为29.9亿元,同比增长51%,出口总额为15亿元(1-10月),超越2009年全面出口总额。行业整体增长速度为23%。

据楚秘书长介绍,进口设备以高端的包装设备居多,相比于国内的设备,进口设备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价格高、质量好、速度快。以塑料薄膜双向拉伸设备为例,一条生产线就近1亿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到目前为止,国内相继进口此类生产线110条。还有乳品业大量使用的无菌包装盒、灌装设备几乎都为瑞典利乐公司一家提供。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高端检测设备,也需要进口。

出口设备比较分散,大企业居多,以中低端设备为主,主要出口东南亚、南非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比于国外的设备,虽然国内的设备在质量和技术略逊于国外设备,但国内设备在价格上更具与优势,对于一些欠发达地区,比较合适。如技术比较初级的自动封口机、工艺简单的打码机、采用电加热的烙饼机等等,在那些国家和地区都比较受欢迎。

当然,国内的高端设备也有部分出口欧美,以达意隆为例,其轻量化吹瓶机,质量一流,首例通过国家标准认证,远销欧美。

2010年,对于我国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行业来说,无论是在进口额,还是在生产总额上都取得了较快的增长。面对如果高的增长速度,以及如此巨额的市场,国内厂家可谓是“欢天喜地”,但在欢喜的背后,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些现实问题。因为我国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行业在市场经济中诞生,相对于中国的机械行业,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行业晚了32年,所以又是一个幼稚的行业,固然发展很快,但也确确实实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

取长补短 方能做大做强

据楚秘书长介绍,目前我国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行业,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些不足不仅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还制约整个食品工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下方面:

1.成套数量少,不够环保

国内大多以生产单机为主,而国外大多为配套生产,很少单机销售。如一条饮料灌装线,有200多个微电脑件,100多种控制软件,灌装封盖部分又是两套组合,其他部分共用。一个供货商可以为用户进行工程设计、安装、调试,最后交用户验收。

成套设备少,一方面国产设备的品种无法满足国内食品和包装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机械厂单机生产销售上利润微薄,无法获得成套设备销售的高效益。

相比于单机,成套的设备,不仅占地少,而且耗能也相对较低。《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和包装环节的节能减排技术装备,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食品和包装机械。鼓励余热利用和大功率电机节能,鼓励食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工业减排,积极开发低成本、节能效果好、降低排放的食品和包装机械。预计到2015年,我国食品加工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产品质量差,技术水平整体偏低

我国的食品加工和包装机械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差、造型落后,外观粗糙、基础件和配套件寿命短、无故障运行时间短、大修周期短,且绝大多数产品还没有制定可靠性标准。

除此之外,通用机型多、满足特殊要求、特殊物料的设备少;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多,高技术附加值、高生产率的产品少;智能化设备仍处于研制阶段。

当今社会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有的产品甚至一季一变,且产量都很大,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的寿命远大于产品的寿命周期,所以某些设备要能适应产品的变化,只能以柔性和灵活性来适应,包括量的灵活、构造的灵活和供货的灵活。

3.产学研断层,产品创新力不足

我国食品与包装机械行业在市场经济中诞生,相对于中国的机械行业,食物与包装机械行业起步较晚,与该行业从业人数及企业总数比,行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相应专业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少的。即使如此,科研院所改为企业以后,其技术人员大都在为生存奋斗,许多科研机构以销售产品为主,没有发挥自己的科学研究优势,所以在新技术应用上出现了断层。即使有新的研究成果,由于没有能力去宣传推广,导致技术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而企业又被迫完全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去开发新产品。

纵观整个行业,拥有自己研发团队的厂家,可谓是少之又少。科研成果的产销脱节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也不利于技术进步。有些前沿的工作如超低温、超高压、膜分离、超临界萃取、辐射、真空等技术及装备仅靠某一院所又无力完成,急需企业投入资金。过去提倡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未能体现出来,有限的科研力量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使得许多企业都是在互相抄袭仿制,稍加改进后即成为自己的产品。

这样的产品除了价格优势外,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多少竞争力。

楚秘书长呼吁,行业内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应该将自己的科研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利用行业协会牵线搭桥,将新技术“嫁”出去。当然这种技术要有实用性,要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企业管理也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某些中型企业,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采用封闭的家族式管理,限制了人才的培养,制约了行业的发展等。

放眼未来 前景一片光明

对于国内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行业,楚秘书长满怀信心,他说在“十二五”期间,行业还会以至少20%的速度增长。

说道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行业的未来,楚秘书长强调,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重组、整合路线是个必然的选择。集中企业的生产能力继续朝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以追求规模效益。建议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实力不够雄厚的状况下,不宜盲目引进生产线,可采用转为大型机械企业提供零配件生产的模式。

当然,绿色环保仍然是不变的主题。楚秘书长以啤酒行业为代表,预测在不久的将来,PET啤酒瓶将会代替现有的玻璃啤酒瓶,相比之下,PET啤酒瓶不仅方便回收再利用,而且也比较方便运输,可以说是既安全,又环保节能。

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行业是为食品工业提供技术装备的重要产业,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的技术水平,是衡量食品工业技术装备能力的重要标志。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就没有现代化的食品工业。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行业生产已进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开发能力的新时期。面对世界市场庞大的需求,我国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生产企业需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勤练“内功”,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市场需求大、技术难度高的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设备,集中行业优势力量,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才是提升我国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技术水平与自给能力的关键。

2010年,我们脸上挂满笑意,在新的一年,相信2011年我国食品加工与包装机械还将继续“给力”。


来源:慧聪食品工业网 作者:孔令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