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世界第一的尴尬


时间:2011-02-17





  国家电监会发布《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显示,去年半年,我国风电能发电但无法被人们所用的弃风达27.76亿度。国家电监会称,由于缺乏具体的风电送出和风电消纳方案,大规模风电送出消纳的矛盾日益突出。(2月15日 《京华时报》)

  14日,当部分国人沉浸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喜悦的时候,15日,一份数据再次让我们面临同样的思考:2010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超过1600万千瓦,累计超过4000万千瓦,“双居”世界第一。但因无法被有效利用而放弃的风能在半年间就高达27.76亿度!

  如果以一个家庭每月用电200度计算,27.76亿度足够让1388万个家庭用上一个月。

  于是,在“风电世界第一”的名头下,却存在着让人难以忘却的诸多尴尬:

  尴尬之一,据国务院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全国没有并入电网的风力发电机组已达到500万千瓦,这相当于500亿人民币晾在草原上生锈。

  与之对应的是,仅2010年1月份,全国日最大电力缺口就超过2200万千瓦,京津、河北、山西、山东、上海、浙江等15个省级电网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所谓“有序”可以翻译成“拉闸限电”。不仅如此,电监会指出,华北区域未收购风电电量占全国总未收购电量的57.20%,显然,显然京津唐、河北、山西等地陷入捧着金碗要饭、靠着河边没水吃的状况。

  尴尬之二,一边是清洁能源大干快上却无法有效利用,另一边却是火电企业的大面积亏损。2010年1~11月,全国火电行业资产负债率由72.7%上升到74.3%,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加23%,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8.8%,亏损面达到43%。清洁能源靠边站,污染能源死撑着,这完全不合逻辑。

  尴尬之三,这个“第一”显然成色不足。其一,尽管国内已有企业涉足大型风机设计制造,但缺乏野外运行检验需经过大约20年野外运行考核使得推广困难,而更尴尬的是中国大多数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根本没有自主研发能力,95%的企业都是在为别人打工。其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日前表示,“风电运行不稳定,不能作为电网的主要支持力量,只能是适当参与电网调峰。”

  毋庸置疑,在现有的综合环境下,风电再好,也是配角。不过,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为何还要让配角大唱主角戏,上演一出连续5年翻番的跟头剧呢?

  早有专家表示,风电上网难的问题不仅中国有,世界上几乎所有风电发达的国家都有类似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瓶颈,让更加亢奋的中国人拿到了虚名浓重的“世界第一”。

  半年浪费28亿度,一年就是56亿度。显然,要想解决这样的尴尬,至少要在科研投入、政策倾向、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相当努力。否则,即使风车再大,第一再多,都是徒有虚名。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