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船配业的“三步走”战略


时间:2011-02-21





日本自上世纪50年代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船舶配套业,形成了规模较大、品种较全的配套体系,自主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并在高端配套设备研制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那么,其走强的秘诀是什么呢?

从“被”需求到均衡发展

上世纪50?60年代,日本造船产量超过英国占据世界第一,造船需求拉动船舶配套业迅速发展;70?80年代,日本发展成为船舶配套业大国,有力地支撑了日本造船业发展;90年代至今,日本船舶配套业与造船业处于低度互动发展过程,船配业全球布局战略力度不足,强劲发展势头趋缓。

导入期––造船需求拉动船舶配套发展

上世纪50年代,世界造船业重心由英国转移至日本。日本造船业产能的迅速扩张对船舶配套产生了强大需求,日本配套业进入了产业导入期,典型特征是配套业科研与技术储备以及生产能力不足,难以满足造船需要。日本采取产品进口和技术引进的发展策略,通过提供研发资金、优惠财税政策等措施支持技术引进,促使船舶配套业尽快扩大规模,确保合理规划和有序生产。具体措施包括: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批准日本企业与国外大公司开展技术合作;为船舶配套企业提供技术改造和研发储备资金资助;设定产业标准,加速船用设备制造标准化;通过低息贷款和改革税制,确保配套厂及时供货;通过立法整顿生产秩序,明确鼓励和限制发展的产品及规模。

成长期––船舶配套促进造船业发展

上世纪70?80年代是日本船舶配套产业成长期。日本船舶配套业研发储备经过导入期的技术引进积累了一定基础,同时产业政策的经济效应逐渐显现出来,配套业进入了快速成长期,配套设备自主化率逐步提升,产业体系逐渐完整,极大地巩固了日本造船强国地位。该阶段,日本船舶配套业采取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并举的发展策略,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自上而下的船舶配套业行政管理体系,通过法规政令实施宏观调控,并加强民间组织对技术引进和配套业发展的引导和管理;资助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同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研制中速机和具有国际水平的UE型低速机,并大力资助新一轮技术引进。该阶段,船舶配套业壮大发展对造船业提供了强大支撑,使其在石油危机和日元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并未表现出较大颓势,继续保持造船强国地位。

成熟期––造船业与配套业低度均衡发展

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为日本船舶配套产业成熟期。日本船舶配套业经过成长期的技术引进再创新与自主储备创新,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实现了造船业与配套业的均衡发展,表现为:日本生产的配套设备几乎能全部满足本国造船业需要,本土化装船率高达95%以上;出口规模较大,按产值算每年生产的配套设备约1/3直接出口;构建了由政府机构、政策性机构、国立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研发机构和其他相关团体组成的船舶配套科技开发体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建立稳定的供应系统,夯实产业基础,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行业间协调发展。但该阶段日本造船业与配套业的协调发展尚处于低度均衡状态,表现为:在2003?2008年的新一轮船市高峰期,日本造船与配套产值增速不及韩国、中国,其全球市场份额不断降低;日本造船产能扩张有限,无法对船舶配套业形成强大拉动作用,没能及时抢占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无法对船舶配套科研提供产业化支撑;在欧洲和韩国先后进行全球布局的情形下,没能及时抓住中国、印度、越南等新兴造船国家船舶配套大大滞后于造船业的机会,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欧洲和韩国。

政府、企业和组织的角色定位

日本船舶配套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主要采用了持续跟进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期间,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有效分工,互相补充,协同推进。

政府调控相时而动

在配套产业导入期,由于基础弱、经验少,日本政府的调控手段较多,力度较大,管理手段侧重于行政和法律手段。日本将船舶配套企业按专业进行分工,逐步整合形成集中生产优势,通过协调规避企业间不良竞争,减少内耗,发挥政府调控的整体战略部署和长期发展规划的作用。随着日本船舶配套产业的成长和逐步趋向成熟,政府调控范围趋于缩小,干预力度逐步减弱,更多的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促其发展,管理手段侧重于税收、融资、法律手段和WTO框架协议下的其他手段。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低息贷款、税制改革等方面的扶植政策,并于1999年出台了《产业活力再生特别措施法》规定,对于船用发动机或船舶用品的制造等特定行业给予财务、税金、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企业主体不断强化

日本在发展船舶配套产业过程中,不断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日本优先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关键设备,尤其重视扶持和壮大船用柴油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从支持引进国外技术,到支持在高起点上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日本重视培育大企业集团,使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关键配套设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核心。日本三菱等大型企业集团,凭借其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以高技术、高附加值设备为切入点,重点优先发展船用柴油机设备,注重规模和质量的同步提升,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创造自主品牌,在满足本国需求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行业组织有效协调

日本在推进船舶配套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行业组织发挥了巨大的沟通与协调作用。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咨询,帮助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支撑,并代表企业构建与协调国际竞合关系,日本船舶行业组织比较多,在促进政府与企业沟通,加强与国外联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日本船舶配套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长期大力支持。我国政府应制定特定产业政策来激励船舶配套业发展,并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出台相应措施,有选择、有重点地支持一些关键产品、重要零部件和高附加值设备研发、生产和制造,以促进我国船舶配套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要借鉴日本发展经验,采取“引进来”战略,通过许可证、合作生产等方式与国外著名厂商保持和建立合作关系,在“引进来”过程中,由单纯的技术引进、合作生产的格局向联合设计开发和自主研发过渡。同时,吸取日本教训,及时采取“走出去”战略,有选择地跨国并购海外高端船配企业,尽快形成完整的船舶配套产业链,并建立全球服务网络,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借助成本优势和后发优势,实施全球布局。


来源: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