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造船市场


时间:2011-02-25





2010年11月初,美联储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2)。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如此大规模的货币投放,引起世界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造船业作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环,对此自然不会无动于衷。目前来看,QE2对造船市场的影响将主要通过三种传导路径产生作用:一是降低长期收益率;二是形成通货膨胀预期;三是美元贬值引起的贸易对抗。对于造船市场来说,三者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总体而言,其对刺激船东投资订船作用有限,而长期来看,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融资成本调低恐收效甚微

美联储所谓量化宽松,有别于传统货币政策之处在于,6000亿美元债券购买的对象是10年以上,甚至30年期限的长期政府债券,而非常规公开市场操作的短期政府债券。在通过调节联邦基金利率将短期收益率降至几乎为0之后,美联储已近技穷,唯有寄希望于通过收购长期政府债券来调低长期收益率,刺激商业界投资的欲望。

对于造船业来说,由于船舶融资贷款项目多仰仗于长期信贷,美联储调降长期收益率的举措,对于造船业弥补信贷供求缺口应是有益之举。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长期收益率走低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并带动投资增长,是业界最希望看到的事。但以今日的市场环境观之,由于银行均对市场前景不报乐观态度,融资成本的降低很可能对于刺激投资收效甚微。

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银行业拥有充足的储备金之后,往往会大开信贷之闸门,从而推动商业投资。但问题在于,目前银行业最主要的问题,不在于缺乏资金,而在于缺乏信心;银行并非不能贷,而是不愿贷。

如果说2009年船舶融资问题的出现是由于银行自身流动性不足的话,那么,2010年以来船舶融资问题的持续,则早已不是银行资金面的问题了。从各银行财报来看,大部分银行今日的财务状况已恢复正常,甚至坐拥极高的超额储备,但是由于对航运业前景不抱信心,部分银行选择退出船舶融资领域,更大多数的银行则是仅对核心客户进行放款,而对大部分船东的融资需求则开出极高的抵押担保条件,以至于越来越多的船东被迫向东方船舶出口国寻求出口信贷支持。

美联储调低长期收益率之于造船业,就好像隔靴搔痒,虽然下了重手,但终究隔了一层,难以直接推动银行放贷,解决实际问题。就这一点来看,美元外溢世界金融市场所形成的流动性泛滥,对于改善船东的融资环境可能难以形成有效的帮助。

通胀预期成形或有正面作用

美联储货币扩张政策所形成的通胀预期,反倒是有可能对造船市场提前投资带来一定刺激。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通货膨胀预期成形将是本轮量化宽松政策推动美国经济唯一有效的途径。而自美联储宣布QE2之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即应声上扬。对于造船业来说,从原材料端所形成的成本上升,将对稳定船价,甚至推动船价上扬将形成有利的影响。因为在目前毛利率已近于无的市场环境下,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将逼迫造船企业不得不依靠提升船价来消化。

以本年度第二季度以来市场表现观之,船价上扬的预期,对于刺激船东投资来说作用非常明显。本年度新船成交量的上升很大程度上即来自船东对于未来船价上扬套利空间的想象。

最明显的当属希腊船东,特别是在集装箱船领域。传统上希腊船东很少涉足集装箱船市场,但是年中以来希腊船东如Diana等以运营不定期船为主的船东,均对集装箱船产生浓厚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更多的不在于其对未来航运市场看好,而在于对未来船舶资产升值空间的预期。如果船东普遍形成船价将持续上升的预期,则提前投资的行为将至少对2011年的市场形成利好。

不过,障碍依然存在。根本性问题还是产能过剩,船厂间的竞争会削弱成本上升对最终新船价格的推升作用。而且,本年度的大量投资,应该说已经部分提前预支了船舶升值预期所可能形成的投资。而全球性通货膨胀对造船业的利好,也将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

贸易对抗给长期发展埋下隐患

最后,美元贬值恐将使贸易战进一步恶化,而贸易战最终伤害的将是造船市场最终的需求来源。

美联储通过QE2刺激美国经济的本意之一,已包含了通过美元贬值扩大本国的出口。对此,已经引发了各国对其操纵汇率的争议。如果出于对出口萎缩的担忧,各国间的贸易战从操纵货币汇率进一步向非关税壁垒等方式升级,世界贸易前景则更难乐观。

在这方面,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例证。回顾那段历史,1929?1939年的10年中,由于缺乏足够的政策工具来保证国内的就业,各国政府不得不求助于关税和非关税政策对进口进行限制,以求本国需求转向国内生产的产品。但当闭关锁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通例时,高关税并没有给任何一国带来实质性的需求增长,而仅仅是摧毁了世界贸易。在1929年之后的3年内世界贸易不断萎缩,在1932年衰退到最低谷,世界贸易比1929年萎缩了大约四分之一。而后世界贸易的复苏更是远远滞后于经济,直到10年之后的三十年代末,世界经济基本走出了大萧条的阴影,世界贸易仍没有完全恢复到衰退之前的水平。

虽然从宏观视野来看,保护性政策只会得到两败俱伤的结局,但从各国自身的短期利益来看,这一措施可能是其最优的选择。如果不能寻找到有效的解决路径,30年代贸易萧条的历史重新上演,以至于全球化进程的倒退,并非没有可能。而这将会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在这一过程中,航运业和造船业将深受其害。



稳定预期方是长期发展的根本

QE2之于造船市场,其影响利弊参半,但从长远影响看,似乎不利影响更占上风。但我们所着眼的,不仅仅于此。

QE2,可谓这时代的一个缩影。为了恢复经济的平稳发展,国际社会政策制定者们都在不断寻求变革。在所谓有别于传统货币政策的“量化宽松”之外,各国财政当局连续不断调整财政减负目标、金融市场中国际银行监管委员会正在推进的巴塞尔协议三改革、财务规则方面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IASB正在推进的租赁会计核算规则改革,以及IMO对于环境保护标准的不断提升,这些立意于长远稳定发展的改革,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可能给航运企业带来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税负环境、融资环境、财务规则乃至船舶的生命周期的模糊猜测。

要知道,无论是社会消费还是商业投资的扩张,都是建立在对未来稳定预期的基础之上。对于船舶行业投资来说同样如此,目前更为重要的恐怕是对未来稳定的预期。而规则制定者们不断追求变革的过程,则在日渐增加业界的不安;规则的不断变化,使得市场要形成稳定的预期,难上加难。

今天,业界更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而不是不断的猜测政策制定者们将把我们带向何方。我们不希望看到有一天,除了寄希望于资产升值的投机性投资,再难有稳健经营的企业会因对未来业务发展的美好预期而积极地扩张。


来源:中船工业经研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