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轴承行业亟需技术突破升级


时间:2011-03-04





  日前,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对外透露,我国轴承行业2010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幅均超三成。不过,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轴承行业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轴承行业的增速将会有所减缓,值得轴承企业重视。有轴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以能源装备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正值发展高峰,如果能借力能源装备等下游行业,实现高端轴承的技术突破,则会大大提升轴承业发展水平。

  “十二五”向高端轴承进军

  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方面的数据,轴承行业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将会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200亿元,增速会达到30%。其中,小型轴承需求量大增,预计全年轴承产量会达到150亿套,同比增长36.36%。

  据了解,2010年全国轴承行业的龙头企业研发了十三个关键领域中106种重大技术装备的配套轴承528种,年新增销售收入92亿元,产品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包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风力发电机组偏航、变浆轴承,核电站二级泵轴承,大功率机车轴承,超精密级森吉米尔轧机轴承,连铸生产线扇形段轴承等,并且逐步实现了产业化。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是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重点主机配套轴承的市场占有率,向高速铁路客车轴承、大功率风电轴承、精密数控机床主轴轴承、大飞机轴承等高端轴承市场进军。

  支撑能源装备国产化

  瓦轴集团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轴承是装备制造业中重要的、关键的基础零部件,直接决定着重大装备和主机产品的性能、水平、质量和可靠性,但我国高端轴承如高速高精密机床轴承、能源配套轴承等目前主要依靠进口。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虽然我国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速动车组技术,但是配套轴承的国产化应用仍是空白。目前,我国高速轴承大多只能满足150-180公里的动车组,而欧美国家高铁轴承能满足时速350-400公里的需求。所以,目前国内时速为20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配套的高铁轴承基本依靠进口。

  在能源装备领域,轴承也是掣肘重大装备国产化的一个关键零部件。

  有风机厂商告诉记者,风电设备的恶劣工况和长寿命高可靠性的使用要求,使得风电轴承具有较高的技术复杂度,轴承和控制系统是公认的国产化难度最大的两大部分。现在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等新能源,但是国内企业无法生产高端风电轴承,只好进口轴承,无奈忍受高昂的价格,加大了风电设备造价,也制约了风电成本的下降。

  在水电装备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据了解,作为大型水轮发电机组中最关键的部件之一,推力轴承承受整个水轮发电机组转动部分的重量和水推力,其工作性能不仅直接关系到机组能否安全运行,而且还影响发电机组的出力和效率。因此,大型推力轴承技术是1000兆瓦水轮发电机组研制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幸运的是,国内某企业不久前刚刚攻克了这一难关。

  此外,深井钻机转台轴承、海上钻井平台系列轴承等能源装备轴承也亟待掌握其核心技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包括轴承在内的零部件制造水平的提升是重大能源装备实现国产化和自主化的基础。

  着手解决行业顽疾

  天马轴承公司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虽然预计今年轴承行业的压力会进一步增大,轴承行业的增速将会有所减缓,但还主要是结构性的需求调整,像大型风电轴承等能源装备轴承国内企业基本做不了。即使部分能够生产的轴承,在性价比、高精度、低噪音、长寿命与高可靠性等方面与国外知名企业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果能在高端轴承上突破,国内企业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据了解,轴承和主机发展不同步是行业面临的一大问题。由于高端装备发展迅速,各类高端装备的轴承台架试验等现代实验手段投入过大而没有跟上,导致轴承研发进展较慢,轴承发展没跟上主机发展速度。

  此外,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也很突出。有行业分析师认为,目前我国高铁、风电等所需求的轴承基本全部依赖进口,除了缺乏核心技术问题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铁、新能源产业所需求的高端轴承尚未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这也制约了高端轴承的研发。

  有业内人士表示,高端轴承的突破需要有良好的平台,依托相关项目。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上日程,高端轴承研发有望获得一个难得的外围环境。

  工信部去年10月出台了《机械基础零部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计划通过3年努力,使得我国重大装备基础零部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0%以上。围绕能源开发、新材料制备、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所需装备,突破一批关键零部件发展瓶颈。

  据了解,相关部门也正在组织和推动轴承企业和科研院所、轴承企业和主机用户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加快大型风电轴承、高档数控机床轴承等十六个关键领域高端轴承的延寿和提高可靠性研究。推进轴承钢联合研发,进一步完善产品科研和产业化试验手段,从而加快十六大装备领域配套产品的研发速度和产业化速度。


来源:中国机械专家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