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具行业曾经掀起过一波海外并购的热潮,之后似乎又归于平静,但是间断也会听到行业企业海外并购的的消息。是否行业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情已经熄灭?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很多行业企业关于海外并购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在核心技术为王的今天,产品技术的创新完全依靠自身的积累将会极大的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通过引进或者是合作的方式拓展技术来源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海外并购暗流涌动
这里有一个2010年海外并购的例子。
据悉,重庆机电集团收购英国“百年老店”PTG公司后获得的国际领先技术即将在机床行业中得到运用。近日,重庆机电集团旗下全资企业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环保搬迁工程正式启动。重庆机床集团董事长张明智在新厂区奠基仪式上透露,他们将移植英国PTG公司先进技术,在茶园新区打造一个年产值超过50亿元的大型精密数控机床产业基地,总投资达18.5亿元。
2010年3月,重庆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国资控股企业以2000万英镑现金收购PTG其下属的6间公司全部股本。
重庆机电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制造工业企业,其旗下的重庆机床集团仍是国内最大的成套制齿装备生产基地和世界齿轮加工机床产销量最大的制造商。该企业收购英国PTG公司三个核心子公司霍洛伊德精密有限公司(Holroyd Precision Limited)、精密零部件加工有限公司(Precision Components Limited)、 PTG重工有限公司(PTG Heavy Industries Limited)后,将拥有3个英国机床业的百年品牌:霍洛伊德Holroyd、宾斯巴瑞Binns & Berry、克劳福德-斯维夫特Crawford Swift。
据悉,此次收购将使重庆机电获得螺杆机床、各种型线的螺杆加工、磨齿机、大型机床等4类主要产品的开发、设计及制造的国际先进技术。重庆机电方面相信,本次收购将使该公司的相关产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缩短15至20年,并由此站在国际相关产业的前沿。
事实上,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上海机床厂、武汉重型机床集团、以及曾经有过成功并购经验的北京第一机床厂等许多行业内大型国有企业和具有一定实力的民营企业一直都和海外企业保持着密切接触,在接触中寻找合适的海外并购机会。
应该说,有海外并购打算的企业很多,但是真正付诸实际行动的却并不多。对企业经营而言,海外并购实在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决策,所以在海外并购问题上,所有的企业都是十分慎重的。这也正是海外并购有想法的多,真正做的少的原因所在。
海外并购难度加大
日前,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接受记者采访谈及机床工具行业海外并购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跨国并购对于发展我国机床工具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各部门也要求机床工具行业带好头,继续扩大中国机床业在国外的拓展。参与国际并购、借助国际平台,非常有利于迅速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和科技进步水平,有利于参与世界竞争。大连机床、沈阳机床、北京第一机床厂等企业都有着成功的跨国并购实例。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并购的难度与金融危机之前和金融危机前期相比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
第一,从经济性方面看,并购价格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即将过去,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人们看到了新一轮的希望。
第二,看到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西方国家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国家为了防止给自身经济带来更大威胁,而加强了封锁,控制其企业向外销售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据了解,日本和欧洲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另外,企业不能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而要做好充分准备,这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企业注意和思考。
首先是在价格上,要分析在投入产出方面是否合算。
另外,从技术上,企业跨国并购的目的,是借助其平台提高我们自身的技术水平。但是,其技术能否迅速转移过来并且被及时消化掉,是值得推敲的。很多时候,跨国并购后产权转移了,技术转移却存在障碍,因为某些核心技术不允许出境使用。比如北京第一机床厂对德国科堡公司的并购,科堡很多核心技术,在德国用都没有问题,但是拿到中国来就是不允许的,因为当地政府对于哪项技术不准出境使用都有明文规定。类似的规定,在日本、美国也有。
而从管理上,企业要具备驾驭它的能力。并购完成,企业在享受利益、行使权力的同时,还要遵循当地的法律和法规,尽到相应的义务。而这些法律和法规是否已经吃透,其中有没有陷阱,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来源: 中华机械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