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风电市场,一场整“风”运动正在悄然兴起。
针对我国风电快速发展中存在的入网难和运行安全等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近日表示,风电的并网和运行已成为我国风电发展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政府管理、风电场运行、风电设备性能和电网调度等四大方面着手。
“政府管理”之手正在发力,规范风电项目审批制度的管理办法将在近期出台;而闻风而动的风电开发商,也开始悄然转向。
风电圈“组团变大”
自称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风电开发商,面对国家的强化调控,表示将随机应变,转变风电项目开发模式。
“随着国家对风电项目审批制度的调整,我们今后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会逐步减少,而将主要按照国家规划的大风电基地来投资建设风电场,规模都会在10万千瓦以上。” 国内一家居于领先地位的风力发电公司总经理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如是说。
风电审批制度“从严”,预示着国家开始运用行政手段对风电行业进行调控,以加紧全国风电与电网发展的统筹规划和有机衔接,而看到这种趋势的企业,已经开始考虑在项目开发上做出策略上的调整,一改以往5万千瓦以下“小干快上”的开发模式,选择“化零为整”,集中精力开发5万千瓦以上的大规模风电项目。
在并网问题的制约,以及政府加强管理的新形势下,企业“夹缝生存”的策略是:如果在地区负荷、用电结构、网架结构、变电站配置等方面考虑,有5万千瓦以下规模风电站的需求,也会继续投资此类项目;但在国家收紧项目审批权,项目开发效率同等的情况下,则宁愿多花精力将小规模风电项目“捆绑”成大规模的风电项目上报国家,纳入国家统一规划。
“我国风能资源和电力市场的特点,决定了风电规模化开发、建设大基地、融入大电网已是大势所趋。”上述风力发电公司总经理向本报记者表示,今后将把目光更集中在大风电基地项目的开发上,大规模开发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这种形势下将来国内还会不会有诸如 4.95万、4.99万千瓦的项目就很难说了。
灰色地带的奥秘
而此前,被视为非主流的类似4.95万千瓦小规模风电项目备受诟病。
据介绍,5万千瓦以下规模的风电项目之所以备受企业青睐,是因为有5万千瓦以上的风电项目由国家统一审批,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项目由地方政府审批的二层审批制度,企业为了绕开国家审批的繁琐程序,通过地方政府审批核准以尽快上马;同时这类项目投资小、审批快、易并网,因此“4.95万千瓦”、“4.99万千瓦”层出不穷,成为了二层审批形式下的灰色地带。
而在这灰色地带的庇护下运作的项目并不在少数,原本为调动地方发展风电的积极性而实行的二层审批制度,被视为风电发电规划和电网规划失衡,是如今并网瓶颈突出的“元凶”。
据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此前的1份报告显示, 2009年全国共核准风电场项目187个,其中“4.95万千瓦”的项目就有111个,占当年总核准量的59%。
对于地方风电审批规划的无序,国家电网副总经理舒印彪也曾在公开讲话中抱怨,地方审批的5万千瓦以下的风电场建设国家电网并不清楚,因此无法进行配套建设,造成风电开发与电网建设速度的落差。
审批之困
随着国家对风电项目审批制度的调整,等待开发商的将是怎样的考验?多数企业人士心里并没底。
据了解,通常在风电场已经纳入规划,并且取得发改委的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准文件后,风电场开始开展工程设计、环保、土地、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及接入系统等方面的前期工作,其中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审查作为前期工作的一部分,电网企业负责组织开展该项工作。
按照此前的规定,有国家能源局审批的项目,接入系统设计审查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有地方政府审批的项目由相应的地方电网公司负责。
跟前期规划的其他环节相比,电网这道关无疑是块“硬骨头”。而更让开发商担心的是,随着风电项目审批制度的调整,如何不被这块“硬骨头”卡住喉咙?
据介绍,国家电网公司与省公司审批程序与内容基本相同,但由于国家电网公司面对全国的风电项目,需要审批的项目较多,在审批计划安排方面管理更加规范,并且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安排执行;相比之下,省公司审批的项目相对较少,比较灵活且能够尽快安排。
“国家电网公司审批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提醒说,“风电企业需要熟悉审批程序与流程,避免因为资料准备不完整或需要补充程序而影响评审进度,同时尽可能提前提出接入系统设计评审的申请,以便国家电网公司安排评审计划。此外,因为国家电网公司是按照全国统一技术和质量标准进行评审,因此风电企业还需要注意保证接入系统设计文件质量同时满足技术标准,否则可能需要修改或补充完善。”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