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不经济问题是目前国内一些颇具规模的模具制造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给这些企业的扩大生产带来了一系列难题,进而制约了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化解“规模不经济”已成为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课题。
多方因素抵消模具厂商利润
据笔者了解,一家具有30多年制造历史的模具重点骨干企业,近年来发展很快,技术水平在全国也是领先的,但盈利情况却一直不是很好。年生产上千套挤出模具,1年的产值只有上亿元,利润就更少,甚至比不上使用他们模具的中小企业的产值和利润。大家不仅感到不解,说模具的技术附加值高达到60%~70%以上,一堆铁疙瘩能卖上小汽车的价钱,这是多好的买卖呀,怎么会不赚钱?事实上,单套模具的附加值确实很高,但模具不是日常消费品,不可能同一种规格生产很多,具有单件、小批量的特点,而且模具的产品精度和技术要求很高,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很多高精度的专用设备,需要很多具有专业技能的研发、设计人员和技术工人,这些都要计入生产成本。所以,模具厂家的利润大多被设备折旧,人员工资和服务费用所抵消。
“规模不经济”制约模具厂发展
过去国内的模具制造业务基本上被看作是一种为单位主产品提供技术支持和更新换代的附属产品。事实上,一些大的家电或汽车企业迄今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模具厂,他们开模具是不计成本的,因为这一块的成本他们会从产品中找回。而且厂家为了维持品牌的差异化特征,一般情况下不对外加工模具盈利。
专业模具生产企业就不能这么做,他就是要做模具赚钱,什么样的模具订单都可能接,这样一来,企业就面临着一个差异化的问题。有很多企业做了多年的模具,却不敢保证每一套模具都会成功。有时,即使前面刚做成了一副模具,后边再做同样的模具也不敢保证百分之百成功。为什么呢?因为模具成型技术除了模具本身的因素之外,还涉及到很多因素,比如设备性能、材料性能,还有工艺条件、温度、压力、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影响成型效果。模具产品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很难进行过程控制,基本上是只有做好之后才能检测是否合格,而一旦不合格,损失已经不可挽回。
此外,模具企业还有一个最头痛的问题就是交货期的问题。客户的订单不可能按照一个均衡的比例下到企业,往往一个产品行情好了,很多厂家都争着开模子,对交货期催得很紧,因为模具早一天上线,产品就会早一天上市,这就给模具制造企业的排产造成困难。有很多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就买设备、招人,扩大生产规模,但在实践中发现,产能永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为你是单件生产,你不可能提前做一些库存,你不断地要给用户提供服务,解决问题,所以就陷入不停地买设备、扩大规格的怪圈。这样一来,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模具厂获得的利润却越来越低,“规模不经济”效应在许多模具厂充分暴露出来。
多方发力促成问题解决
要解决模具厂的“规模不经济”问题,只有依靠政府、社会、协会、企业、用户之间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一是政府要加强产业布局和行业引导,并在政策上给那些致力于创新实践的民族模具企业以适当的扶持和激励。各地相关职能部门能不能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根据地方经济特点和自然资源条件,把一些优势明显的模具制造资源进行分区整合,从政策上引导同业成员进入工业园区,形成品牌和聚集效应;同时,加强管理,规范经营,扩大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格
对那些致力于自主创新,不断地生产研发出替代进口模具的企业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并很大程度依赖进口的模具生产技术要加大政策优惠,以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行业领域。
二是企业要有战略选择。企业要有所不为、有所为。模具本身就是五花八门,不能样样都做,可以选一两种比较在行的模具去做。其次,在所选取的模具里面,也不能事必亲躬,搞小而全的模式,要把那些能分出去的工序,如材料处理、粗加工、标准件、表面处理等都分出去,充分利用社会化大生产来分摊企业的生产成本。再次,企业要控制自己过度膨胀的“野心”,不能盲目扩张,要坚持量力而行,认真区分自己的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走专业化和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
三是行业要加速资源整合。行业协会的管理服务职能要加强,在技术上要制定标准并不断更新完善,要加强规范自律,可以指定一些示范企业,包括制造商和材料供应商,每年进行评比,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不思进取,扰乱市场秩序,掺杂使假的要列入黑名单,最终清除出去。另外,行业协会要设立创新基金,由协会成员共同出资,每年搞几个项目,由协会牵线搭桥,开展同行业的技术合作,解决一些共性的基础研究问题,也可以联系科研院所,以招标的方式,解决一些创新项目问题。
四是要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力度,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首先是要建立起信息化的生产管理平台,依托ERP系统打造柔性制造平台,理论上讲是可以解决单件生产的难题的,尽管有些单位实践效果不是很好,但对于物料准备、减少库存以及排产是有帮助的。其次是要发展调试仿真技术,使我们的模具制造在设计的时候就能够确保基本真实地再现模具成型的情况,从而把缺陷控制在加工之前。再者应加强项目研发工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我们制造水平的提高。最后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不仅是研发设计人员,还有技术工人队伍,要提高工人的理论知识水平。现在企业比较缺乏的是复合型人才,既懂得市场技术、又能现场为用户解决问题。建议政府、协会、企业都要加强模具人才培训工作。
来源:中华机械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