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出口工作的主要特征
1出口稳步增长。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共完成出口总额451.8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5倍多,出口到世界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008年出口金额达134.2亿美元,是出口最多的年份,同比增长54.3%,是2002年的18倍。2008年出口占国内销售额2773亿元的33%,比2002年的8%上升了25个百分点。自2008年10月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开始急剧下滑,2009年2月降至最低点而后开始缓慢上升,2010年增长幅度逐渐加大,最高的10月份月增长达到72.8%,出口总额为103.4亿美元,同比增长34.2%,占国内全年预计销售额4000亿元的16.8%,比2009年仅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履带挖掘机、装载机、大马力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履带起重机、塔机、叉车和牵引车等产品增长幅度较大。
2在海外建立营销体系、服务备件中心和融资租赁公司。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头兵企业徐工、中联、三一、柳工、山推、龙工、厦工、玉柴重工、山重建机、安徽合力、山河智能、成工、江苏常林、力士德、鼎盛天工等公司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几百家经销商,在北美、拉美、亚太、欧洲等地设有多家海外子公司、服务配件中心和成立海外融资租赁公司,开拓了国际市场,扩大了利润空间。
3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或收购相关科研院所。
目前,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或收购相关科研院所,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布局的首选。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引进外资企业的先进科技理念和研发能力,提升企业自身竞争能力最有效也是最便捷的手段之一。部分大型骨干企业,在欧美并购或设立海外研究机构。企业并购的研究机构与企业现有的研究部门形成了良好默契,为企业的研发工作创造了有力平台。
4设立海外工厂。
从前,由于我国工程机械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产品出口较少。近几年,随着“中国制造”的牌子越来越响,这种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改观。在国内生产好产品,再经过港口等运输方式运抵海外市场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有些企业开始寻求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的机遇。
例如:柳工印度工厂在印度中央邦印多尔市投产。该工厂从开始建设到完工投产,投资约2000万美元,年可生产3000台装载机,成为印多尔地区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之一。
三一重工在2007年开始其海外制造基地的布局。先是2007年年初在印度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生产基地;随后,同年9月,与美国乔治亚州政府签署备忘录,拟投资6000万美元新建工程机械制造厂;2009年,与德国北威州政府正式签订投资协议,出资1亿欧元在科隆建设三一欧洲机械制造基地。
5并购海外企业。
海外并购,特别是并购同行企业,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机遇和风险并存。例如: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2008年6月,中联重科携手弘毅投资、高盛公司和曼达林基金,斥资2.71亿欧元收购CIFA100%的股权。其中中联重科出资1.626亿欧元,获得CIFA60%股权。最新的数据表明,CIFA经营状况不断好转,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从市场份额、全球覆盖率、品牌运作以及产品线几个方面来看,中联重科已经成为混凝土机械行业的世界级企业。柳工收购波兰HSWHuta Stalowa Wola公司工程机械事业部。双方于2011年1月18日在北京签署了收购初步协议,波兰HSW公司成立于1937年,是波兰著名的军工及民用工程机械制造企业。1952年开始生产工程机械,并在随后的40年里,发展成为中欧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向全球80多个国家出口其产品。近年来,波兰政府实施了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其中对HSW公司的民用产品部分即工程机械事业部的私有化进程开始于2010年1月,柳工通过公开竞标成为优先收购方,并经过近半年的调查和项目谈判,终于与HSW公司达成了初步收购协议。
6参加国际知名展会。
比如:德国bauma、美国Conexpo-Con/Agg、法国Intermat、上海bauma、北京BICES等。
7出口促进了人才引进。
从前,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技不如人是普遍现象。随着整个行业全球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企业间的竞争已经悄然演化为一种国际企业间的博弈。设备引进、技术合作的路子已经成为常规手段,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正逐渐通过产品出口、并购重组吸纳国际高端人才,不断缩小自身与国际巨头间的差距。
8外资合资企业与国企、私营企业三分出口份额。
目前,国有企业的出口额占总额的30.6%,外资合资企业占36.5%,民营企业由15.8%上升至30.6%。工程机械行业出口稳定增长原因分析
1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全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有1400多家,其中主机企业710多家,职工33.85万人,固定资产原值668亿元,净值485亿元,资产总额达到2210亿元,2009年平均利润率为7.51%。
我国工程机械销售量和销售额双双超越美国、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工程机械自给率从“十五”期间的70%左右,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逐步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汽车起重机、压路机、叉车、推土机、混凝土机械等一大批工程机械产品产量跃居世界首位,我国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工程机械制造大国。另外,因地铁城轨建设、高速铁路建设、风电建设等特殊工程作业需要,盾构机、旋挖钻机、大型工程起重机、大型混凝土箱梁运吊设备等超出了常规发展速度,成为新的增长点。
生产集中度显著提高,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总额达85%,而2005年只有22家,占行业销售总额的比重为40%。
大型工程机械集团增长高于行业的平均水平,2010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2.39%,利润同比增长86.98%,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突破10家徐工、中联、三一、柳工、山推、龙工、厦工、小松中国、斗山中国、日立建机、神户制钢.
2受益于企业的科技进步、自主创新。
3受益于工程机械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技术水平按质量、控制技术、节能、环保、安全及作业效率等方面,大体可分为高、中、低端三个档次的产品。高端产品,动力配置选用国际先进的发动机;关键液压及部份传动部件采用进口件,或在国内优秀配套;信息化控制元件包括电子元件、液压元件、传感元件等也都选用国际品牌产品。这样开发出来的整机产品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中端产品,这类产品国产化率一般达到85%以上,产品开发主要选用国内的配套零部件和原材料,整机可靠性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差距较大,是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主打产品,生产企业多,产品同质化和相互模仿比较严重。低端产品,主要是以低价成本为目标,产品技术配置较低,故障率高,能耗高,排放指标都在国Ⅰ标准以下,存在安全隐患。这类产品包括简易农用工程机械在内,国内销售量达到40多万台。按产业政策,在“十二五”调结构中,这类产品应属于待改造或逐步纳入淘汰之列。
4受益于工程机械产品质量的明显提高。
工程机械产品质量在竞争中得到提升,无论是外观造型和表面质量、技术配置、产品可靠性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特别是产品可靠性明显提高,如今中、高端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平均提高了100多小时。根据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中心的检验报告,平地机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711小时,内燃叉车达到418.5小时,机重10吨以下的液压挖掘机达到782小时,都比以前有较大幅度提高。
5受益于国家采取的一系列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
主要包括:商务部关于2010年全国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综合运用出口退税等手段,支持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大型成套、高附加值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为有实力、有订单的企业在接单、履约、售后服务及安全收汇等全过程提供服务;为出口基地、科贸创新基地等开展技术研发、试验检测、产品认证、信息服务、培训等平台建设提供支持;支持企业到新兴市场参展办展,进行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支持企业发展境外营销网络,开办售后服务网点;缓解中小企业出口融资难问题,引导融资担保机构积极为中小出口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实行421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额,推动大型成套设备“走出去”等。
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面临的挑战
1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十二五”期间,国家的GDP回调到7%左右。质量和效益。结构调整进入关键阶段,增长方式由投资、出口驱动型逐步向内需拉动型过渡。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多次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收缩流动性,国家有关鼓励进口政策等,必将对工程机械出口产生影响。
2国际市场需求不稳,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世界工程机械制造业的主要企业调高了对我国工程机械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的同时,同我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和手段进一步加强。预计在技术、管理和市场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将处于有利地位.
3人才问题。
4人民币汇率问题。
5企业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持续增大。产品价格继续提升预期进一步增加。
6高端零部件和特殊原材料受制于人问题。一些小型企业面临考验。
7规范市场秩序和行业自律问题。当前,行业内竞争秩序不规范,不正当经营、违反行业自律公约的现象在国际市场也经常发生。
8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来源: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