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扬帆起航” 各地规划相应出炉


作者:王佑    时间:2011-06-22





  德国西门子公司昨天对外宣布,其赢得了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第一份订单,为江苏如东海上示范项目提供21台功率为2.3兆瓦(MW)的风力发电机组,每台风机叶轮直径为101米。

  西门子公司是少数几个已在中国海上风电项目上拿到订单的跨国制造商,它的订单入账也意味着目前中国海上风电的大门正在向全球企业敞开。



  而继2010年7月,上海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并网发电,随后国内4个100万千瓦的特许权招标项目的实质性启动,也进一步表明海上风电已开始扬帆起航。风力机组大批量的入海、中国企业风机技术的大步跃进,是否能在2015年~2020年实现,是业界极为关心的话题。

  推动整个海上风机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需要规划及标准等政策的保证,同时也需要不断研究海上风电行业是否存在降低制造成本的空间。

  如果海上风电也能像陆上风电行业那样,于5年内从无到有、由慢至快的话,那么相关方的准备工作就应尽快就位,从而不会错过这场新的风机制造商、零部件、原材料厂商及运营商的再次排序机会。

  各地规划相继出炉

  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透露,“十二五”期间,海上风电将重点在江苏、山东、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沿海区域开发建设海上风电场,到2015年底,实现全国海上风电投产5GW,在建5GW的目标。

  最具备海上风电发展潜力的省份非江苏莫属。因为江苏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当地很少遭遇台风,使得目前大批海上风电运营商扎根此处。

  到2015年底,江苏基地的海上风电装机实现投产2GW。其中,我国将陆续开发建成南通和盐城等4个国家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总装机规模为1GW;同时,启动盐城和南通的海上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山东同样也是发展海上风电的重要省份,其重点开发区域为沿海陆上及近海海域。到2015年底,山东基地海上风电装机实现投产1GW,在建1GW。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也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启动河北沧州、唐山沿海区域的海上风电项目。2015年时,河北海上风电装机达到50万KW;上海会重点建设东海大桥二期、奉贤和南汇的海上风电项目。此外,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海域,在5年后的2015年底,其装机也会实现投产1GW,在建4GW的规模。

  虽然规划非常多,但运营商目前也有一系列的忧虑。

  龙源电力是我国最大的风电运营商。该公司总经理谢长军在上周的一次海上风电论坛上毫不客气地指出,目前国内的风电规划还不够完善,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充分,致使龙源电力在某个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准备上,有数百万元打了“水漂”。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分院副院长宋强也说道,有些项目因为涉及的主管部门比较多,因而彼此的协调工作也是“千头万绪”。

  不过,目前风电政策的推进并不算太慢。

  国家发改委于2005年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将近海风电技术研发项目列为国家支持的优先领域。2006年底,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示范工作的开始。

  2009年1月15日政府出台了《近海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试行)》和《近海风电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试行)》等技术标准、2010年1月22日《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国能新能[2010]29号)也公布并执行,其内容包括海上风电发展规划、项目授予、项目核准、海域使用和海洋环境保护、施工竣工验收、运行信息管理等环节的行政组织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

  由于海上风电发展已进入了一轮新的时机,因此今后政策及海上风电价格的确定,都会与国内海上风电的发展速度相关。

  成本是否还有下降空间?

  想要让海上风电有更进一步的推进,其风机及运营成本需要有下降空间。但短期内成本能否跳水,还有很大的一个问号。

  2010年5月,4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江苏滨海30万千瓦、射阳30万千瓦、大丰20万千瓦、东台20万千瓦)正式展开,激烈角逐后,龙源电力、山东鲁能、中电投联合体、大唐新能源01798.HK等分别中标,投标价在0.6235~0.737元/千瓦时,这已逼近了陆上风电的电价。

  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孟令宾就感到,尽管该公司中标了一个海上特许权滨海项目,但因海上风电投资基本上是陆上风电项目的两倍,当时公司中标电价是0.737元/千瓦时,如何保证盈利是一大挑战。而且,海上风机的经验也主要来自于欧洲,可靠性和效率很重要,尤其是可靠性,一点小故障要损失很多发电量。

  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开华也说道,东海大桥项目招标时的整机造价是1.4万元/千瓦时,去年我国4个特许权招标的造价已下降了50%,所以从长远看海上风电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只要国家规划引导、示范项目的实施,都会对技术和产业推动起到重要作用。

  那么,风机用原材料的成本是否正在下降呢?从树脂产品的发展应用轨迹上,或许可以初见端倪。

  自国内2005年快速发展风电机组之后,用环氧树脂这种产品作为风机叶片的原材料一直都是行业内的惯例。不过,亚什兰集团旗下亚什兰高性能材料已开发出应用于1.5MW以上的环氧乙烯基酯树脂,主要替代环氧树脂。

  亚什兰高性能材料亚太区环氧乙烯基酯树脂产品经理张以康告诉记者:“环氧乙烯基酯树脂不仅性能与环氧树脂相当甚至更优越,而且相比环氧树脂成本下降近25%,还能提高25%左右的生产效率。”

  从化工产品的细分角度观察,热固性树脂分为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和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等,总计的年需求量5万到7万吨,这些都可以用在风机上。目前,亚什兰是全球风机用树脂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张以康进一步表示:“亚什兰常州工厂生产不饱和树脂产量达4.5万吨。去年又新增了产能为1.5万吨的环氧乙烯基酯树脂生产线。”

  当然,在风机用树脂方面,各大化工巨头诸如陶氏化学、巴斯夫等也各具优势。陶氏化学的环氧产品部门在2009年推出了用于风能产业的真空灌注树脂系列、手糊成型树脂系列和模具树脂系列,世界化工巨头巴斯夫自2008年开始也向中国风机叶片厂商提供相关环氧树脂体系。当然,更多厂商之间的竞争,对于风机用原材料成本的进一步下探,显然也是有好处的。

  虽然很多人士也认为产业链上的某一端,仍有继续下降成本的可能,但还是有人士持反对意见。

  中国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定金就指出,目前陆上风电的形势还是有些严峻的,对于零部件企业来说,既要做好服务,又要兼顾质量,还要降低成本,这些是很难解决的。

  “从价值链上看,作为发电企业不要过分压制制造商的价格,而制造商不要压零部件厂的价格,这样零部件公司才能生存。”此外他也表示,下一阶段海上风电的发展,对质量的要求也很高,相对成本也会提高,如果把陆上风电的竞标方式带到海上风电上来,将是不理性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