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海上风电高地 多重矛盾掣肘风电“下海”


作者:郭锦辉    时间:2011-06-30





  海上风电正成为国内外风电企业竞争的新高地。

  “海上风电是全球风电技术发展和产业竞争的前沿,中国企业必须在海上风电发展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近日在国家能源局召开的海上风电工作座谈会上说。



  然而,在并网、技术、成本、质量等陆上风电发展瓶颈尚未完全破除的背景下,中国海上风电之路走起来并不平坦,一系列掣肘因素还阻碍着风电“下海”。

  海上风电竞赛愈演愈烈

  今年下半年,国家能源局将启动第二批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的招标准备工作,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招标,总建设规模将在150万-200万千瓦之间。

  与第一批相比,此次招标规模翻了一番。

  2010年,国家能源局在江苏省组织了4个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共计100万千瓦。国家能源局的一位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称,2010年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最高的中标电价为每千瓦时0.73元,这表明海上风电已有良好的经济性,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已基本具备条件。

  目前,风电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新增发电能力中已经占到了第一位或第二位。随着陆上风电装备开发技术已基本成熟,风电开发重点已经转向海上风电。海上风电开发利用技术开始成为风电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和行业竞争的焦点。

  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英国Thanet海上风电场装机容量达到了30万千瓦,已批准的在建项目最大规模100万千瓦左右;在风电资源评价、装备技术及勘探、施工综合技术进步的支撑下,海上风电的开发范围也从过去的近海,往离岸几十公里的深海方面发展,欧盟在建的海上风电项目平均水深在27米左右,平均离岸距离达到了28公里。

  此外,欧盟提出海上风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达到4000万千瓦、到2030年达到1.5亿千瓦。今年4月,美国提出,到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将达1000万千瓦,到2030年达到5400万千瓦。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发展海上风电显得日益紧迫和重要。据了解,经初步评价,我国近海浅水海域风能资源可开发量约2亿千瓦。随着深海风电技术发展,将有更多的海上风能资源可以利用。

  据国家能源局透露,“十二五”期间,将每年安排150万—200万千瓦的总开发规模,在机组制造、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全产业链培育海上风电工程技术能力,2015年建成500万千瓦,形成海上风电的成套技术并建立完整产业链;到2020年建成海上风电3000万千瓦,使我国海上风电具备大规模的发展条件,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海上风电资源潜力大,距离电力负荷中心近,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性提高,海上风电将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为我国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完成减排温室气体任务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能源局人士称。

  多重矛盾掣肘风电“下海”

  蓝图已经描绘,然而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

  中国“海上风电第一单”开标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说法,目前这些项目正在进行工程建设前的准备。

  负责中国海上风电项目规划审批的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近日表示,第一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招标后,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建设速度比较慢,水文探测刚刚做完,空管、航道、雷达的协调还未完成。

  而作为首批海上风电中标者之一,龙源电力公司总经理谢长军则认为,政策法规上的不完善、风机产品质量不稳定,使得中国的海上风电建设无法复制陆上风电的奇迹。

  相比陆上,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对风机质量要求更高。目前,华锐风电、金风科技、湘电风能、国电联合动力、上海电气集团等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正在研制3兆瓦级和5兆瓦级以上的机组。湘电风能5兆瓦机组、华锐风电5兆瓦、6兆瓦机组已下线,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有更多的大型风电机组下线进入试运行阶段。

  除了风机质量,海上风电安装船舶的短缺,施工经验不足,开发成本过高也是海上风电发展存在的障碍。

  据了解,海上风电的安装,无论是技术、工期,还是成本费用都取决于安装工具,也就是海上工程起重船舶。海上风电是近几年海上新兴的海洋工程,原来很多适用于海上石油的浮吊,难以满足海上风电安装的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企业缺乏技术储备,没有大型平台施工的经验,加速冒险精神不足,已经开发的海上风电安装技术主要基于通用型平台,即既可以安装风电,也能用于满足海上石油和其他海事专业的需求。这样的通用型平台导致了风电安装成本居高不下,而海上风电招标导致的低廉上网价格,让风电业主承担了沉重的安装成本。”上海航盛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彭彦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称,第二批海上风电招标将采取招标竞争与新技术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有利于中国摸索适合本国情况的海上风电技术以及开发模式,同步提高海上风电的经济性和技术水平。


作者:郭锦辉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