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风电行业的“十二五”规划还未正式出台,但未来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的决心却丝毫未减。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我国风电行业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未来,开发商是否还将持续加快开拓风电疆域的步伐?决定风电场运营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在此次博览会期间,分别采访了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电力”)副总经理张源、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能新能源”)专家宋育红、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施雄。他们不仅道出了对风电行业的前景判断,同时还透露了其自身的发展规划。
《机电商报》:作为我国最大的风电开发商,龙源电力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您认为在风电场的运行维护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有哪些?
张源: 我们是全国最早从事风力开发的公司,目前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进行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开发。下一步,我们计划在2015年实现新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2020年达到2000万~3000万千瓦。
未来,我们将继续把公司的风电事业做大做强,同时还要加快海上风电的开发速度。目前,风电开发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我们已在江苏如东建成一个3.2万千瓦的潮间带风电场,6月22号,龙源电力15万千瓦的示范潮间带项目已经开工,此外我们也逐步推进在国家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中中标的20万千瓦的潮间带项目的各项工作。
我们还将继续开发陆上风电,加快低风速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风电开发速度,同时探索分散式能源接入的方式。此外,我们也希望在开发风电的同时,兼顾其他新能源方式的开发。
我认为,在风电长运营维护中,首先要把前期的选址工作做好,因为风电是吃“资源饭”,所以第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其次,在建设环节,要关注风机设备在20年生命周期内的可靠性和可利用率。在电价固定的情况下,风电项目是否能够盈利在前期是可以测算的。因此,在建设中,风机的质量关系到整个风电项目的盈利水平。
最后,风电场的管理也很重要。目前,我们在推广风电场的精细化管理,其最终的考核目标就是有风就能发出电。这一方面要求开发商有良好的运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设备制造商提供一个好的设备。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机电商报》:您如何看待目前清洁能源的发展形势?华能新能源的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目前,公司风电项目的盈利水平如何?
宋育红:去年我国总装机容量为9.6亿千瓦,其中火电占73%,水电占22%,风电占4%,核电占1%。从这一电源结构来看,目前我国装机还是以常规能源为主,但电源结构多元化也被提上日程。
目前,风电是最成熟,最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2010年,我国不仅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同时,其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还将持续。首先,我国风力资源很丰富,可开发量达10亿千瓦,足够支持其快速发展。其次,中国政府也在同步进行,目前风电开发不仅有固定电价的支持,同时,电网建设也大力支持风电开发,在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三纵三横”的输电格局,同时还将建设风电基地的专用输电通道。
我国风电将在“十二五”时期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机,我们也将抓住这样的机遇,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为中国的风电产业发展做出贡献。截至2010年底,华能新能源公司已完成352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在国内排名第三,世界排名第八。我们的目标是到2015年完成风电装机1500万千瓦,占全国风电装机规模的15%。
目前,在华能集团里,风电虽然占的比例小,但是盈利水平是最高的。
《机电商报》: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后,我国风电行业目前的发展进入怎样的阶段?您认为风机设备制造商如何保证风机品质?
李施雄:我国风电行业在经历高速发展之后,正向更成熟稳健的方向发展。国内的风机设备制造企业正在加快提高设备制造能力,打造高端风电设备制造业。目前,国内各风机设备厂商在满足国内供货的同时,也开始将风机出口海外,这也引起了国外风机设备制造商的高度关注。同时,风机设备质量问题也频频出现,核心技术的匮乏和售后服务不足,带来风机运行维护方面的问题,制约了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继续高速发展。
因此,如何保证风机品质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我认为品质的保证是设计、部件等一系列保证的最终体现。风机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不同的风机设计理念,有些设计理念经过验证后发现具有很大不足,这也导致了风机在安装现场质量问题频出。此外,低端风电设备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进一步导致风电设备制造业的恶性竞争,风机的报价从6000元/千瓦降到3500元/千瓦,这样的降幅,远远超过了设备制造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为了生存,一些风机制造厂家不惜牺牲品质来制造风机,造成我国风机设备制造产业的信用危机。因此,风电行业亟需提高设备品质,以保证风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机电商报》:正在制定的“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初步提出,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为:2015年建成500万千瓦,2020年建成3000万千瓦,您认为这一目标的制定是否实际?此外,根据目前的开发经验,您认为国内风机是否具备制造海上风机的能力?
张源:我国制定了比较积极的海上风电的发展规划。和国外相比,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起步较晚,开发程度远远不如国外。但我认为这一海上风电规划的制定是有依据的。首先,我国有1.8万米的海岸线,海上风资源丰富。其次,国内有条件发展海上风电的省市都在积极制定该省市的风电规划,发展海上风电积极性很高,国家的海上风电规划也是根据各地上报的规划来制定的,从客观上来讲,具备可以实现的条件。
目前,我们在潮间带已经建成3.2万千瓦的风场,汇集了8家风机设备制造商的9种机型,在1.5-3兆瓦之间。根据目前的运营数据来看,这些机型的可利用率基本在90%左右,目前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故障,所暴露出的问题也都在正常的可控范围之内。可以说,目前我国在海上风电的设备制造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机电商报》:海上风电对设备的要求比陆上风电要高很多,对于开发商来说,在选择风机设备时,是优先考虑价格还是品质?
张源:不管是开发海上风电项目,还是陆上风电项目,我们都喜欢物美价廉的风机,如果既能保证品质,价格也不高的话,我们的项目盈利空间就会相应增大。然而不可否认,相比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运营环境更严酷,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因此,我们愿意选择高品质的海上风机,哪怕价格贵一点也不怕。但是如果在国家核定电价的情况下,只能允许我们买价格较低的风机,那我们也只好如此。
我建议,国内的风机设备制造商要对海上风电的特殊性多做研究,如防腐、绝缘、雷电等问题,要拿出比陆上质量高、运行更可靠的风机来,才能保证海上风电项目能够顺利开展。
来源:机电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