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新能源和“就业、住房、低碳经济”等一样成为热点话题,备受国人关注。
两会代表委员提出了大量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建议和议案。其中,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兵装集团总经理助理、天威集团总经理丁强的议案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与多名代表联名上书,建议中国申办2012年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让世界感受中国在发展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自从有消息说,国务院出台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同时,还要出台一个能源领域的规划,关于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很快就要出台的说法就不绝于耳。进入201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还是没有出台。
尽管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至今没有出台,但是新能源产业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被业内人士看作是一系列政策红利的开始。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经济复苏的机遇、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又走到了2009年末的哥本哈根会议,新能源无疑成为关键词。
2010年伊始,新能源产业便呈现出风起云涌之势。太阳能等新能源的企业加快全国布局的脚步。专家认为,2010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新能源产业充满机遇,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碳排放和新能源在塑造未来的世界形态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等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按类别分为:太阳能、风力发电、生物质能、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氢能、垃圾发电、建筑节能、地热能、二甲醚可燃冰等。有专家指出,新能源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避免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重要意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日前指出,在新能源上取得突破的话,可能引发新的技术革命。很多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抢占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一个制高点,中国也在研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怎么培育新型产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王金照表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具有成本优势,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技术优势。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除了解决能源以及气候变化的问题,还有利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知名经济学者蒋国平曾对记者说过,当年美元让美国成为世界金融霸主,美国最终酿成了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现在,碳排放和新能源正如当年的美元,在塑造未来的世界形态。谁拥有“碳”的话语权、操控权,谁就主导、制定游戏规则,就拥有未来的世界。碳博弈将会给未来世界带来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2010年或将是新能源元年的到来
2009年,我国能源供求经历了从低迷到回稳的过程。统计显示,进入2009年11月份,电力需求加速回升,煤炭需求呈上升趋势,局部地区电煤供应出现紧张。
“从总体上看,2010年宏观经济走势将继续保持目前的回稳势头,进一步带动全社会能源生产消费的稳步增长,能源行业效益将会在2009年有所好转的基础上继续向好。”张国宝在第二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如是判断。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初步确定的2010年能源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6%。
针对业界有关2010年能源需求回升、供求可能再现紧张的担忧,张国宝表示,2009年我国预计净进口煤炭近1亿吨;虽然山西等地进行的煤炭资源整合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目前在建产能仍有8亿吨,2010年进口仍会保持相当规模,煤炭总体供应量不会下来。
尽管2010年中国的能源供求相对宽松,但是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经济复苏的机遇、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步伐不断加快,政府政策的天平开始向新能源行业更多的倾斜,新能源这个朝气蓬勃的行业正充满了新的机会。2010年的诸多机遇中,涉足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者将会进一步感受到该行业的崛起之快。有人认为,随着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2010年将成为中国的新能源元年。
有专家预测,除了几乎垄断中国传统能源行业的国有企业正在将触角伸向新能源的各个领域之外,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新能源行业也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201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规划了一个有关2010年新能源的蓝图:在新能源领域,制定专项规划,建立准入标准,引导多晶硅、风电装备等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有序发展,编制重点技术推广专项规划和推荐目录。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态,2010年中国将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做好政策指导和试点示范。有关风电、光伏发电的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也有望在近期出台。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定调2010年金融配套政策。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在2010年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2010年新能源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在新能源、节能减排以及循环利用行业深耕细作,实现新能源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而政府将会建立一个怎样的新能源市场机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很快出台
在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张国宝针对2020年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2010年能源形势等问题指出,在控制煤炭消费过快增长的同时,国家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广受关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都在紧锣密鼓进行。
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组成的部际协调小组春节前成立。部际协调小组将确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发展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和产业区域布局等重大部署,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据悉,在政府有关部门于2009年11月提出的信息产业、生物科技等七大新兴技术领域中,新能源最有可能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在世界范围内,法国的电力需求有80%来自核电,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到40%,对比来看,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比中国更强劲,所以中国要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转而发展新能源。”原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新能源专家周凤起告诉记者,与其他技术领域相比,新能源最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
工信部某官员告诉记者,新能源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非常吻合,“哥本哈根会议后,工信部把发展低碳经济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由于新能源行业发展与政策扶持力度密切相关,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在总量和比重上确立多大盘子,备受关注。
这位官员还表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更加强调实践层面的操作性,一旦该规划出台,一系列新能源基地的选址都将有望明确,并将在近一两年内,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动下,密集推进。
为碳排放下降中国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有关专家认为,根据现有的能源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能源需求增长趋势,实现上述目标,难度是非常大的。2008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其中水电、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仅为8.4%。
根据初步分析判断,要实现上述目标,到2020年我国水电装机要达到3亿千瓦以上,核电投运装机达到6000万~7000万千瓦以上,风电、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1.5亿吨标准煤以上。为此,在控制煤炭消费过快增长的同时,国家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作用最大的是核电。“每投产2000万千瓦核电,相当于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1个百分点。”张国宝在第二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表示,2010年我国将研究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沿海核电发展,积极推进内陆核电项目。
应对气候变化,水电是最值得大力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预计2010年我国累计水电装机容量将达1.9亿千瓦。如何更好的利用水电资源?张国宝认为,今后应转变水电开发思路,把水电开发与帮助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推进水电合理开发。
近年来,风电在我国呈现爆发式的发展。预计2010年风电装机将突破2000万千瓦。专家建议,2010年要继续促进风电规模化利用,推进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协调解决风电市场消纳和外送问题。同时,按照科学规划、适度发展的原则,启动太阳能发电内需市场。此外,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各项目标将调高
周凤起告诉记者,即使中国新能源快速增长,但在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里面,发电站中火电占74.4%,水电占20.4%,核电和风电、太阳能发电等仅占不到7%。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的差距甚远。因此,中国必须在能源结构调整上继续大做文章,特别是大力发展水电、风电、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排放与可再生能源,加大研发投入,重视技术创新,力争在新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初稿已经制定完毕,并完成了向各地发改委以及相关企业征求意见的工作,目前交予各部委征求意见。在完成各项程序,并进行最后的修改之后,将尽快择机出台。
周凤起透露,本次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与此前的多项产业规划一样,主要的内容是2009~2011年三年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任务,“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最大的特点在于内容非常具体,三年内具体目标和措施都将一目了然。”由于近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发展目标相比2007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有显著的提高。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除了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核电之外,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和新材料也将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
按照2007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10年,水电规模将达到1.9亿千瓦,到2020年,水电规模将达到3亿千瓦;到2010年,风电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在江苏、河北、内蒙古、甘肃和吉林建立百万或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2020年,力争在甘肃、内蒙古、河北、吉林以及江苏沿海等地建立若干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到2010年,太阳能发电将达到3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
周凤起指出,目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原有的规划预期。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各项新能源的发展目标都将有“一个较大幅度的调整”。除了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外,周凤起表示,还可能出台《可再生能源发展指导意见》,目标是健全产业发展,此外光伏上网电价也可能确立,“这是与振兴规划相匹配的,因为如果没有上网电价,规划等于零。”
新能源发展目标的提升将带来总投资额的增加。
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最新数据,到2020年,全国水电新增装机约19000万千瓦,总投资约为13000亿元;风电新增装机约10000万千瓦,总投资约为9000亿元;太阳能发电新增173万千瓦,总投资约1300亿元;太阳能热水器新增2亿平方米,总投资约4000亿元;生物质发电新增2800万千瓦,总投资约2000亿元;农村用户沼气新增6200万户,总投资1900亿元。根据以上数据测算,如果要实现2020年规划目标,需要总投资约30000亿元以上。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