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院科研业务整合的核心地位确立


时间:2010-05-20





  医工院并入国药集团后,后续将如何整合?医工院作为医药创新“国家队”的意义是否因此而逐渐淡化?在完成贸、科、工全产业链布局后,未来,新的国药集团如何发展?作为中国最大的医药航母,新国药集团的举动牵动着行业敏感的神经。《医药经济报》记者就这些问题独家专访了国药集团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石晟怡。

  成立中央研究院

  上海医工院是国内实力最强的应用性医药研究机构,也是央企唯一的医药科研院所。在沪深股市医药板块中,有3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输出的科研成果作为主要产品。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医工院强大的科研力量,将成为国药集团的产业发动机和裂变器。

  石晟怡表示,医工院的并入发生在一个十分恰当的战略节点上。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国药集团的全国分销网络基本铺设到位,制造业的基础也越来越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是国药集团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

  “医工院将担当此重任。”石晟怡说。

  但是,医工院对行业服务的功能是否会因此减弱?石晟怡表示,国药集团对医工院的定位首先是继续作为国家的研发创新机构,承担国家的科研任务;其次,仍继续扮演行业研发机构的角色,服务全行业;第三才是作为国药科技创新的主力,服务国药集团内部需求。

  石晟怡还透露,医工院并入国药后,下一步将以医工院为核心整合集团原有的科研业务。

  据了解,国药集团原有的科研力量都散在下属的各个子公司和业务板块,比如:中国药材总公司旗下有国家中药饮片炮制工程实验室,几大生物制品所都有相应的科研业务,中国医疗器械总公司旗下也有科研型企业,深圳致君药业等生产型企业也有研发中心,此外还有四川抗生素研究所等专业研究机构。石晟怡介绍说,医工院并入后,国药集团迅速以医工院为核心成立了产学研联盟,下一步将进一步整合研发资源,成立以医工院为核心的中央研究院,对原来散在的研发资源和业务进行统筹管理,对外统一承接国家项目,对内制定总体研发战略。

  板块轮动

  这几年,在国药集团高速发展中能看到节奏明显的板块轮动。首先是通过快速的跑马圈地,迅速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的医药分销网络。稍后展开的一系列对外部医药工业资源的整合,快速将苏州万庆、哈尔滨百达、山西威奇达等纳入麾下,迅速强化了其制造业务,特别是在并购山西威奇达后完成了抗生素领域全产业链布局。这次上海医工院的并入,补上了医药研发这块短板。

  至此,随着国药集团与原中国生物技术集团联合重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并入国药集团,国资委着力打造的中央医药健康产业平台已基本形成。

  与国际上大型医药集团的发展模式都不同,国药集团着力打造的是一个全产业链的大型综合医药集团。

  国药集团一直强调“贸工科一体化”发展,把“贸”始终摆在最前面的位置。这几年,国药集团首先下大力气建立起了分销物流配送网络,据此首先占领市场,再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工业、调整结构。在打牢基础、形成规模后才迈出第三步——研发创新。随着医工院的并入,国药集团下一步开始规划发展“高精尖”,在重大新药创制、大品种改造等方面进行大发展。

  在国药版图中,这几年在中药材、医疗器械和国际化方面动静不大。石晟怡表示,在研发整合到位正常运转后,第四步就要强化上述板块,现正在积极考虑通过内生式和外延式并购来发展强化。

  


来源: 医药经济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