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难以替代 环保问题为难光伏产业


时间:2010-06-09





  “不十分严谨的说,在未来的50年里,还没有什么其它材料能够替代多晶硅而成为电子和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材料”,一名清华大学新能源领域研究员强调这个说法并不科学,却又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资料显示,多晶硅在高温熔融状态下,具有较大的化学活泼性,能与几乎任何材料作用,具有半导体性质,是极为重要的优良半导体材料。电子工业中广泛用于制造半导体收音机、录音机、电冰箱、彩电、录像机、是电子计算机等的基础材料。此外,多晶硅是生产单晶硅的直接原料,是当代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光电转换等半导体器件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享有“微电子大厦基石”的美誉。

  更为重要的是,太阳能发电光伏与风电、核电等同为被世界公认的未来新型能源趋向,在这一背景下,太阳能正逐渐被市场接受。而单晶硅和多晶硅正是生产太阳能电池不可或缺的主要原材料。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单晶硅与多晶硅在光伏产业中的应用率高达90%以上。

  由此,可以推论,上文中那句在业内看来还不够严谨的描述,向人们“不够科学”地揭示了“多晶硅”在未来高精尖科技、电子信息甚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替代。

  难以取代的硅晶电池

  “太阳能发电是一种公平的、无污染的、绝佳的传统能源替代品。只是局限于科技水平的现状,特别是储能电池技术的现状,造成其发电成本过高超过上网电价,加之上游太阳能电池板主要原材料多晶硅的生产加工过程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才使太阳能的发展受到一些阻力。站在科学的角度,我并不认为这些能够制约或应该制约太阳能技术的发展,更不该因其中一个环节的污染问题难以解决,而彻底否定发展太阳能的意义。事实上,它们都将通过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被逐一攻克,关于新型原材料的研发、产业化都在飞速的发展中。”该研究员表示。

  据记者了解,从目前国际太阳电池的发展过程中看,其趋势大致为单晶硅、多晶硅、带状硅、薄膜材料包括微晶硅基薄膜、化合物基薄膜及染料薄膜。而最后的“薄膜材料”薄膜电池正是业内对以单晶硅和多晶硅为主原料的太阳能电池的更新换代。一些薄膜电池中已经彻底放弃了对多晶硅的应用,从而解决了“环保技术不环保”,光伏上游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太阳能产业化过程中最大的阻力就是难以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用市场语言描述就是难以降低其生产成本。虽然一部分薄膜电池技术的确改变了对多晶硅的依赖以及传统硅晶电池存在的电池主体易破碎、携带不便、抗震能力差等缺点,但却无法超越传统硅晶电池的转化率,反而有所降低。”一位不愿具名的科技部人士表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