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四大压力 我国石化行业节能形势严峻


时间:2011-11-16





石油和化学工业既是能源生产供应行业,同时又是主要的能源消费大户,其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关系着整个国家能否实现节能目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勇武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技术交流及投融资大会上表示:行业在讨论制定“十二五”规划当中,不太担心总量的水平提高,但是我们担心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现在节能是一个问题,减排也是一个问题,如果说真话,完成起来确实很困难,并且到“十三五”可能更难。

“十一五”节能成果显着

“十一五”时期石化行业总产值的增加,同时也对行业能源的消耗提出更高需求。对于石油和化工企业来说,能源不仅提供燃料和动力,还是一些高耗能企业的生产原料,能源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很高,能否降低能源消耗,关系着企业的利润和生存。

因此,“十一五”期间,石油和化工企业对节能工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重点用能单位纷纷成立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建立节能管理机构,完善节能管理制度,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节能技术改造。人力、资金、智力的投入,使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了预期的节能成果,重点用能单位绝大多数都超额完成了预定的节能目标。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表示,经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约19.1%,基本完成了节能20%左右的目标,石化行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进展报告2011》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能源消耗年均递增6.18%,支持了行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2%的发展,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28。

节能减排面临四大压力

“十二五”时期,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入了一个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攻坚时期,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任务和挑战。

李勇武指出,今后石化行业节能减排将面临重大压力:

一是推进资源节约、减少碳的排放成为国际社会的强烈要求,我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的目标,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

二是发达国家为刺激经济复苏,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推高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增加了石油和化工企业的成本。

三是发达经济体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抢占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我国石油和化工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四是发达国家以绿色标签、安全标准等新的方式,频繁发起贸易保护,针对我国石油和化工产品的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对行业发展形成了倒逼机制。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戴彦德表示,“十二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能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据测算,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3亿吨标准煤。要想完成未来的节能目标,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需要从53亿吨标准煤下降为45亿吨标准煤。

“十二五”节能形势依然严峻

2011年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端,也为今后节能减排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十二五”节能目标确立为16%。谢极表示,16%听起来比20%低,但从实现节能量来看,并不比20%低。具体来说,“十一五”节能20%,需完成节能量为6.3亿吨标准煤;“十二五”实现16%的目标,需节能6.7亿吨标准煤。因此,“十二五”我国节能形势依然严峻。

实现节能目标,戴彦德提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促进技术进步,将市场上存在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6亿多吨节能潜力挖掘出80%;二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直接和间接出口的能源减少50%;三是努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减少周期性的能源浪费。

在节能减排重点工作的部署上,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加速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和设施,有序推进大型炼油、化工生产基地的建设,为实现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要实现差别化生产战略,通过技术工艺和装备的升级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节能降耗,做到安全环保,发展壮大节能环保的产业。

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核心技术创新建设平台。加大节能减排的监管力度,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对那些位于大城市及其边缘的炼油企业,更要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将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少增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力争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清洁利用,实现炼油工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另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构建从原材料采购、运输、存储、生产至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废弃物回收利用全过程的循环经济体系。低碳经济产业涉及环保、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等产业,其中还涉及污水及固态废弃物处理、余热回收发电、混合动力汽车、清洁燃煤、新能源开发利用、智能电网业务等。

李勇武指出,构建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管理机制,完善行业标准体系,要以控制能耗总量、优化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为重点,分行业提高平均标准和先进标准。


来源:中国工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