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14时48分48秒,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声声钻机的轰鸣声穿越了亿万年的时光,叩开了地球深部的大门。这一秒,中国石油深地塔科1井的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不仅刷新了亚洲最深直井纪录,更标志着我国万米钻探系列技术步入世界前列。
叩问万米,掘进深地,在沙海腹地打出“中国深度”。从“望井兴叹”到“万米深钻”,这条路,中国石油走了整整75年。
万米之下,是亿万年沉积的岩层,是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是至今人类仍未完全认知的地球深部奥秘。打万米深井,难度堪比“在珠穆朗玛峰顶打一根针”,又像是“在豆腐上钻洞,还要保证洞不塌”。中国石油人用智慧和勇气,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深地塔科1井的突破向世界宣告,中国已经具备向地球深部进军的能力,也向世界展示中国石油工业的强大韧性和无限潜力。
为了这场“深地之旅”,中国石油集结了精锐科研团队,汇聚国内最先进的装备技术。自主研发的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如同一个钢铁巨人,巍然屹立,提升能力、扭矩、循环系统等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璇玑”旋转导向系统、耐高温高压的钻井液、精细的井筒稳定性控制技术……这些曾经被视为“卡脖子”的难题被一一攻克,汇聚成通往万米深处的“中国方案”。
在沙漠腹地,风沙肆虐,酷暑严寒,石油人却将井架视为战位,将钻头视为利剑,用汗水和智慧,一寸一寸地向地球深部挺进。他们深知,每一次钻进的背后,都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的千钧重担,都寄托着寻找更多油气资源的殷切期望。
近年来,中国石油的“深度革命”早已在广袤的祖国大地悄然展开。
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更深层迈进,3500米、4000米、甚至4500米以深的页岩气井屡见不鲜,将深层页岩气转化为清洁能源的“宝库”;在准噶尔盆地,超深层稠油、致密油勘探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唤醒沉睡亿万年的“黑金”;在渤海湾盆地,深层潜山油气藏勘探持续获得新发现,为老油田焕发新生机注入强劲动力……
这一系列向深地、深层进军的背后,是中国石油对“能源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理解和践行,是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石油持续加大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投入,构建从深部地质理论、精细勘探技术到高效开发模式的完整创新链条。从“深地塔科1井”到“深地川科1井”,从旋转导向钻井系统到超高压压裂技术,从三维地震精细成像到人工智能辅助决策……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正将我国深地油气勘探开发推向世界前沿。
回望来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石油工业,到“大庆油田”的横空出世,从“海外大庆”的建成,到“西部大庆”的崛起,再到如今“深地大庆”的启航,中国石油始终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
未来,中国石油将继续以“深地工程”为引领,持续加大深地、深海、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海陆并进、常非并举、深浅结合”的油气资源保障新格局。同时,积极探索深部地热、氢能等新能源领域,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石油力量。(渠沛然)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