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杨振宁先生与世长辞的消息,心中蓦然一震。在那个瞬间,一位科学巨匠的离去,仿佛让远方的星辰也黯淡了几分。这份震撼,促使我再次沉下心来,追溯他波澜壮阔的百年人生,重温他那融贯中西的学术视野与探索真理的毕生执着。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他那份“求真务实”的严谨,不正是我们财务工作的生命线吗?而他“融会贯通”的智慧,更像一记警钟,点醒我们绝不能做埋头账本的“记账先生”。我开始反思,是否真正读懂了数据背后业务的逻辑——从田间地头的生产补贴,到库存管理的精益控制,再到市场销售的价值实现,财务工作理应贯穿其中,成为洞察业务、支撑决策的“活”的仪表盘。
求真:以“规范精准”为生命线,筑牢财务数据基石
杨振宁先生在研究中对数学推导的严谨、对实验证据的尊重,体现了科学“求真”的本质。这映射到我们的财务工作中,就是严谨规范与数据精准。烟叶行业具有农业、商业双重属性,产业链长、环节多。从烟叶生产投入补贴的核算,到烟叶收购环节的成本归集,再到烟叶销售收入的确认,每一个数据都必须真实、准确、完整。杨先生的求真精神告诫我们,绝不能有“大概、差不多”的想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严格核对,收购环节保管员的磅单、质检员的定级单、付款员的结算单必须逐笔核对,确保账实相符;成本核算时,我们将费用精准分摊到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烟叶中,为管理层提供真实的成本动因分析;资产盘点时,我们走遍每一个仓库、核对每一台设备,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这种对“真”的执着,是我们财务工作的生命线,是一切管理决策的可靠基础。
务实: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服务产业发展大局
杨振宁先生的科学研究始终立足于解决物理学的基本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这种“务实”精神,要求我们的财务工作必须紧扣烟叶产业发展的实际,服务于中心工作。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做出漂亮的报表,而是通过资源配置、风险管控、绩效引导,切实解决公司发展中的难题,助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聚焦产业痛点。例如,针对烟农“融资难”问题,我们积极配合银行,引入了“烟农e贷”产品,既保障了信贷资金安全,又支持了烟农生产;针对挖潜“降本增效”,我们选取主要可控费用,分析成本动因,制定管控措施和管控目标;在烟叶精细化盈亏管理方面,我们构建了烟叶盈亏分析模型,制定了精准提高烟叶经营效益的关键举措。成功将财务管理嵌入烟叶经营的全链条,把“盈亏”这个结果性指标,变成了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导航”指标,真正实现了烟叶经营效益的精准、可持续提升。这种“务实”,让财务管理从后台走向前台,成为了公司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创新:以“精益管理”为引擎,驱动价值持续创造
杨振宁先生敢于挑战权威,开辟新领域,这是科学精神的“创新”内核。在财务领域,创新并非意味着颠覆规则,而是指管理思维与工具方法的革新,追求精益化管理。在数字化浪潮下,我们不能固守手工账的老办法,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提升管理效能,挖掘数据价值。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我们引入了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将重复性的核算业务标准化、集中化处理,解放出更多人力投入到高价值的财务分析和管理工作中;我们探索区块链技术在烟叶供应链溯源中的应用,以期从财务角度为烟叶品质提供可信的“数字身份证”,提升公司品牌价值。这种“创新”,不是好高骛远,而是立足实际的持续改进,它驱动着我们的财务管理从“核算反映型”向“价值创造型”加速转变。
学习杨振宁先生的事迹,其深邃的科学精神如清泉涤荡,为我从事十年的烟叶财务管理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思考维度。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精神并非高悬于实验室的匾额,它更是一种能够照亮我们日常、指引我们前行的务实哲学。杨振宁先生的科学精神,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将继续秉持“求真”的态度确保数据可靠,坚持“务实”的作风服务产业大局,激发“创新”的活力驱动管理变革。让我们将这种伟大的科学精神,内化于行,外化于每一项具体的财务工作中,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服务烟农增收致富、推动烟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我们财务人坚实而独特的力量!(安徽皖南烟叶公司 汤代娣)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