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昇故里英山县的乡间,活跃着一支来自英山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驻村工作队。他们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一路相伴,成了村民们口中的“自家人”。
工作队的成员身份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得为乡亲们做点实事。
“村子要发展,关键得有人带头。”队员们协助村里,从优秀干部、致富能手和退伍军人中物色骨干,让他们成为带动一方的“旗帜”。
过路滩村的村主任就是在鼓励下,高票当选的。“是工作队的同志点醒了我,关键时候得站出来。”他带着村委班子,修路通水,改善环境,让村子一天一个样。
柯研去年刚做完心脏手术,医生让他多休息,他却放心不下村里正在修的产业路。“关键时刻,我哪能不在?”妻子劝不住,只好在他的药盒上贴满纸条,反复叮嘱。
驻村工作并不轻松。有些队员身体不算太好,却依然坚守;何主任在县局物流岗位干了二十多年,也扎进了村里。
“路不好就修路,没水就通水,没产业咱们就找产业。”队长柯研的话很朴实。四年来,他们硬化村道,新修道路,改造危房,还建起了卫生室。
村民白天忙,队员们就晚上登门,一遍遍讲政策、聊想法,直到家家户户都点头。
产业是根本。他们因地制宜,帮着村里发展起瓜蒌子、高山茶园、林下养殖等“一村一品”项目。
在村里的瓜蒌子基地,村民们手脚利落地干着活,笑着说:“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个月两千多,还能照顾老小,过去想都不敢想。”
养殖户老林也乐了:“以前总愁鸡卖不出去,现在工作队帮我们对接了县里超市,销路不愁了!”
从过路滩村到上沟村,一路杜鹃花开,天马寨风景如画。不少村民开起农家乐,卖起土特产,乡村旅游渐渐热了起来。
泡桐坳村的老段感慨:“现在村干部个个干劲足,群众也跟着动起来。有人成了种植大户,有人成了养殖能手,真得感谢工作队的付出。”
一条条平整的村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一片片果林基地、一栋栋新居……村子在变,生活在变。
傍晚,村文化广场上格外热闹。刚跳完广场舞的刘大姐擦着汗说:“以前晚上黑灯瞎火,哪敢出门?现在路灯亮堂堂的,大家都爱来这儿跳舞聊天,邻里也更和睦了。”
时光静静流淌,驻村队员们依然行走在乡间,用脚步和汗水,继续书写着这片土地的温暖故事。(邓力)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