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模型从十亿参数跃升到百亿级规模,企业部署一款大模型动辄需要数十万元预算与漫长调试周期。算力门槛、成本与能耗,正成为制约AI落地的三座“大山”。
如今,Deep X G20算力盒子,正以1824 TOPS的推理算力和8分钟部署速度,为企业打开一条更短、更稳、更轻的AI落地路径。
一场从“机房”到“桌面”的算力革命
“以前要在云端部署一个LLaMA模型,三名工程师要花两天时间;现在在Deep X上,8分钟就能跑起来。”一位AI创业公司CTO这样总结自己的转变体验。
这背后,是东方超算构建的软硬结合体系:
硬件层面由 Deep X G20 系列 提供高性能便携算力;
软件层面则由 AppMall.ai 模型商城 负责快速部署与优化协同。
用户仅需开机、选模型、点击“一键部署”,AppMall.ai即可自动完成下载、配置与硬件适配,部署成功率高达98%,硬件利用率超过90%。
AI部署从“工程难题”变成了“标准操作”,让AI的普及成本骤降一个数量级。
技术硬核:1824 TOPS算力装进1.68kg机身
Deep X G20最引人注目的创新,在于其以神经态异构计算架构(NHCA)重构算力分配逻辑。
该架构让CPU、GPU、NPU三芯实现动态协同,算力利用率提升40%;同时在MLPerf v3.1国际标准测试中,其旗舰机型 G20 Pro Max 的AI推理性能超越国际竞品DGX Spark 82%,成为首个在性能与性价比上实现“双超越”的中国AI硬件。
硬件组合上,Deep X采用 Intel Core Ultra 9 285 + NVIDIA RTX PRO 5000 双芯结构,辅以192GB DDR5内存与24GB GDDR7显存,仅需300W功耗即可长期输出P级算力。经过168小时稳定性测试,性能衰减率不足0.8%,足以支撑企业级7×24小时高负载运行。
成本革命:性能翻倍,价格却降至五分之一
传统AI服务器动辄售价数十万元,且对机房、电力与维护有高要求。
Deep X却将企业级算力的门槛降至“4万元级”——这不仅是价格战,更是体系级的效率重塑。
东方超算通过架构创新 + 工程优化 + 本土供应链三位一体的方式,实现性能领先82%、价格降低80%的跨越。
在中小企业场景下,投资回收期平均缩短至2-4个月,3年ROI普遍超过1000%。
从“百万级云GPU租用”到“桌面级算力自持”,Deep X让AI算力真正走下神坛,成为可负担的生产工具。
应用落地:让算力“走进场景”,而非困于机房
在建筑、医疗、金融等行业,Deep X已成为改变日常工作流的关键工具:
建筑设计院:设计师携带Deep X现场渲染BIM模型,沟通周期从3天缩短至30分钟,中标率提升2倍;
三甲医院影像科:AI阅片效率提升4倍,漏诊率降至1%,医生可携设备在基层会诊;
量化私募机构:策略回测速度从6小时缩短至45分钟,延迟降至5ms以下,每年节省GPU成本60万元。
这种“随行算力”模式,让AI真正从云端走向边缘,从集中计算转向个人与场景智能。
行业意义:从AI中心化到智能普惠化
Deep X的出现,不只是一次硬件创新,更是AI计算理念的变革。
当AI算力从数据中心走向会议室、医院、交易桌,AI的商业化进入了真正的普惠阶段。
正如东方超算在发布会上所说:
“让AI算力像空气一样普惠,让部署像安装App一样简单。”
这一理念,正在成为新一代企业智能基础设施的标配标准。
未来,每个建筑师、医生、交易员,甚至中小企业团队,都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AI超算”。
转自:日照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