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点货都要手写记账,现在方便多了,用上系统扫码,卖了多少、还剩多少、挣了多少钱,在电脑里一看就明白!”在江夏区中港街的一家小店里,店主老赵正跟客户经理王明利聊着店里最近的变化。谁能想到,这位如今说得头头是道的老板,当初却是个只信自己一本老账的“老传统”?
预警突显,问题浮现
一日早晨,王明利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查看负责片区店铺的数据,突然一条提醒引起了他的注意:“中港便利店库存有问题,某个品牌的香烟存货太多,卖得太慢!”他心头一紧——这家店的赵老板是出了名的固执,上个月就因为进货太多闹过不愉快。
“老赵肯定又是凭感觉囤货了。”王明利没多想,立刻动身去了店里。一推门,果然看到赵老板正对着满柜子的香烟发愁:“王经理,这烟去年卖得特别好,我今年就多进了一些,结果这一个多月了才卖出去几条!”
数据为证,化解疑虑
王明利没有直接反驳,而是拿出手机,点开数据分析界面:“赵哥,您看这个。”屏幕上,展示着店铺周边商圈的卷烟销售动态——图表清晰地反映出不同品类规格的市场走势和主力消费品规。原来,由于附近工地有大量同乡工人聚集,他们对该品牌形成了集中的消费偏好,直接拉动了当时的销量,数据清晰记录了这一变化;但最近工程结束,工人们都离开了,周边消费群体和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销量自然就受到了影响。
“这……这东西比我还清楚我店里的事?”赵老板有点吃惊。王明利又调出附近几家店铺的存货数据:“您看,别人家这个牌子的烟平均只存了5条,您这有50条。要是早点看看这些信息,也不至于这么为难。”
全面清点,找出症结
为了彻底弄清楚情况,第二天,王明利带着两名同事一起来到店里,帮老赵做了一次“全盘全核”。三个人戴着手套,从货架顶层到角落的纸箱,把店里近250个品种的商品全都清点了一遍。赵老板一开始还觉得这是“多此一举”,直到发现系统里的数据和他们实际清点的结果完全一致,他才一拍大腿:“难怪我总觉得账对不上!原来有些烟塞在角落里,我自己都忘了!”
看老赵明白了问题所在,王明利趁热打铁,又帮他分析:“赵哥,咱们可以根据系统里周边店铺的销售趋势和顾客的喜好,把经营重点适当调整。在后续订货时合理规划新品比例,这样资金就能逐渐盘活,经营也会更稳健。”
局面扭转,信任建立
一周后,赵老板的店焕然一新。原本还堆放积压香烟的区域变成了新品展示区。那天傍晚,王明利的手机响个不停,都是老赵发来的好消息:“今天收入可以!”“还有老顾客专门回购!”
在之后的经验交流会上,王明利把这次经历做成了案例分享。投影屏幕上,一条代表库存健康度的曲线从低谷逐渐上升,他感慨地说:“看似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凝结着一家家店铺的心血与汗水。我们做的‘全盘全核’,不只是清点货物,更是帮店主算清心里的那本账。”
如今走在中港街上,经常能看到赵老板坐在电脑前,认真查看数据,遇到熟人就说:“这可是我做生意的‘好帮手’!”而王明利的包里,总是装着三样东西:笔记本、手套和一张泛黄的样本户分布图——他说,这是一张“带着温度的市场地图”。(熊飞)
转自:中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