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记者在吕梁、大同等地调研发现,以短途游、沉浸式体验为核心的新型消费模式正成为拉动区域假日经济的关键力量,为古老三晋大地注入消费升级新活力。
随着大众假日出行需求日趋多元,便捷性与体验感兼具的短途游愈发受到青睐。在吕梁,黄河风光与红色文化交织,打造出“生态康养+红色研学”特色线路,引入的非遗表演、农耕手作体验,让历史“可触摸”。游客李女士表示:“孩子既能看见课本里的黄河,还能体验推磨盘、学做面塑、观看非遗民俗表演,这种参与感远超单纯观光。”
大同古城内,代王府、华严寺等历史遗迹前游人络绎不绝。通过AR技术,游客得以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用手机扫描就能看到立体建筑复原模型和生动的历史解说,孩子看得入了迷。”游客王先生分享体验时难掩兴奋。
大同无人机灯光秀激活了古城夜间经济:周边餐饮街区延长营业时间,不少餐馆推出“观演套餐”,一家老字号火锅店经理透露,晚间客流较去年同期增长近四成;“大同铜器”“煤雕”等文创产品迎来销售高峰,承载文化故事与设计感的商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吕梁,贾家庄民俗文化园推出的“星空夜话”沉浸式戏剧,让游客化身剧情参与者,场场爆满的同时,也带动周边农家乐、手工作坊经营收入大幅增长。文旅融合创造的沉浸式体验,将游客的“注意力”转化为“消费力”,构建起活力十足的假日消费生态链。(记者 刘自昌)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