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龙江沃野稻香豆满的时节,喜迎收获的乐章在黑土地上接连奏响!
看,魅力哈尔滨,稻浪鎏金,玉米成行,黑土流香,织就三色交响;
看,神州东极佳木斯,稻海泛金,大豆摇铃,蔓越莓红透,粮都大地绘出多彩丰收年;
看,绥化大地,甜糯玉米颗粒饱满,豆海如缎映照秋光,良种繁育沃野生金;
看,“神奇土地”北大荒,智能稻田接云际,智慧农机迎风驰骋,书写新一个丰收季的绚丽篇章。
金色秋光中,黑龙江正以天为幕、以黑土地为席,从松嫩平原到三江平原,将丰收写成一首绵延不绝的大地诗行。
2025年,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千方百计稳面积、提单产,减损失、增产能”,向新的目标攀登。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10月10日,黑龙江省农作物已收获11108万亩,占应收面积的50%以上。这里的人们将为中国农业“压舱石”赋予新的内涵——那就是超越“种得多”,实现“种得好”,向“卖得更好”转变!
根基——好土产好粮!叫响绿色有机品牌
黑龙江拥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黑土地面积大、质量优、产能高。2024年,黑龙江粮食产量达到1600.34亿斤,占全国的11.3%,粮食总产量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近年来,黑龙江省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工程科技、农机农艺、生物技术等综合施策,稳步恢复黑土地基础地力,黑土耕地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9月18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举办的“成果同竞秀·科技助粮丰”科技包联拉练活动走进绥化市北林区。在张维镇前六村大豆高产攻关示范田里,种植户刘艳伟兴奋地说:“去年我种这个品种,每公顷产量达到7000斤左右。今年,我采用大垄密植技术,农科院专家给我全程指导,株数多了,每株产量不减,目前看,每公顷8000斤以上没问题。”
丰收田里这一幕幕喜人场景,离不开黑龙江省对农作物“绿色有机”的执着追求。
年初以来,黑龙江省统筹17项粮食生产相关政策、资金442.98亿元,形成“五良”政策清单,保障单产提升措施落实,提早释放生产者补贴、耕地轮作试点补贴等政策信号,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坚持高质量备耕、高标准春种、精细化田管和全过程防灾减灾。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11个工作组、黑龙江省农科院13个科技包联服务团和全省7500多名农技人员在关键农时下沉一线开展指导,保障粮食生产关键技术落地。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主攻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黑龙江省深入推进“五良”融合,持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强化良种良法配套,持续优化品种区划布局,建设22个专家育种示范基地,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坚持用地养地结合,全省落实有机肥还田1120万亩,大豆根瘤菌接种1000万亩以上,大豆种子药剂包衣基本实现全覆盖。强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落实大垄密植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分别为6782万亩和400.7万亩,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全覆盖。
通过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黑龙江省正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数字技术赋能田间管理,精准播种、智能灌溉让黑土地焕发新生机。绿色有机认证面积持续扩大,优质粮源成为市场“香饽饽”。产业链延伸带动附加值提升,从“原字号”向深加工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真正实现从“丰收在田”到“增收在民”的全链条升级。
引擎——机械化率全国领先,智慧农业彰显“科技范儿”
金秋时节,黑龙江绥化的丰收序曲从鲜食玉米收割开始。肇东家禾农业4000亩大田里,大型收割机正将阳光与黑土孕育出的甜糯玉米收入囊中。海伦连片的鲜食玉米郁郁葱葱,当大型收割机轰鸣而过后,一穗穗颗粒饱满的鲜食玉米被精准投入车厢。如此“科技范儿”的收获场景,在黑龙江大地时时上演。
2025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始终将机播质量提升和机收减损作为粮食单产突破的关键抓手,制定印发备春耕生产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主要粮食作物秋收秋整地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等,推动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重点推广大马力拖拉机、气力式播种机和玉米籽粒收获机等先进机具,加快高端智能农机的应用普及。
秋日里,如果人们能从高空俯瞰,可以清晰看见龙江大地像极了一块调色盘,随着时间推移,从南至北发生着色彩变幻。
在北大荒集团九三分公司5000多平方公里的原野上,沉甸甸的豆荚在风中翻涌成浪。科技赋能,种植方式持续迭代,智能巡田机器人穿梭田间,实时回传大豆生长数据到智慧农业指挥中心,每一颗豆子都带着智慧农业的基因密码。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水稻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收割机穿梭往来,精准完成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等作业……一幅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画卷动人心魄。
“让科技为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遵循嘱托,今年,黑龙江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实践地”贡献科技力量。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省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作用,建设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72个、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44个,打造460个“百亩攻关田”、575个“千亩示范方”、92个“万亩高产片”,示范带动全省大面积均衡增产;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效能,大力推广高性能农机具。2025年,全省新增高性能播种机6140台、高速插秧机3779台、10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5682台、联合收获机5691台,进一步强化粮食生产机械化支撑能力,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装备根基。
突出应用导向,以“优机优补”政策引领本土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4家企业生产电驱气力式播种机,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推动鲜食玉米收获机等一批创新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
升华——打赢一场高附加值“突围战”
在9月23日举办的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省主场活动上,一边是农民朋友载歌载舞、欢庆丰收,一边是省级优质农业品牌“黑土优品”的大展台——晶莹剔透的大米,口感香糯的鲜食玉米,金黄透亮的大豆油……来自全省65家企业的368款“黑土优品”授权产品及优质农产品,引来人们争相选购。
“我们带来了豆油、大米、桦树汁等7大品类108款‘黑土优品’授权产品,与农民朋友们一同分享丰收的喜悦。”黑龙江省农投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芳冰高兴地说。
自“黑土优品”品牌成立以来,带有“黑土优品”标识的农产品已经成为消费者心中优质农产品的代名词。哈尔滨嘉顺合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连仲最看重的,就是自家的玉米成为“黑土优品”授权产品。“咱家的鲜食玉米从地里采摘到塑封锁鲜,只用1个小时,消费者打开包装就能吃到新鲜的玉米。”
黑龙江省和粮农业有限公司带着五常大米、寒地系列大米、即食粥等20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出现在丰收节“黑土优品”展区。企业销售经理王松坦言,有了“黑土优品”的品牌背书,产品能够得到更多的消费者认可,对于企业开拓市场更加有利。
“我们这些产品不仅有‘黑土优品’的授权,还兼具定制农业的个性化服务属性。”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产品中既有针对高端市场的五常大米定制礼盒,也有适配家庭需求的鲜食玉米组合装,通过精准市场定位覆盖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一个小时的玉米割收加工“接力赛”,集聚的是黑龙江的新鲜味道,优质优价的米和豆,是黑土地赋予大地与国人餐桌的最紧密连接。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25年,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整合“黑土优品·北大荒”优选超市33家,聚焦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在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82个城市持续开展“黑土优品”一线城市品牌行、持续开展“黑土优品”进机关、进国企、进社区、进商超、进校园“五进”等公益活动。
“黑土优品·粤来越好”一线城市品牌行活动——深圳站,促成多家龙江企业与湾区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意向签约金额突破11.63亿元。“黑土优品”一线城市品牌行·供销行动——广州站,合计签约额超12亿元。“五谷杂粮下江南·绥化鲜食玉米”深圳定制农业专场活动,“黑土优品”授权产品凭借过硬品质与品牌影响力收获丰硕成果,现场签约金额达2.85亿元。
据了解,仅北大荒电商基地,今年就累计开展“黑土优品”直播活动2000场次,实现销售8294万元。在第34届“哈洽会”展会期间,“黑土优品”区成热门展区,掀起采购商、参观者围观热潮。
截至2025年8月末,“黑土优品”销售额77.8亿元、签约额127亿元;全省定制农业主体310家,种植定制基地面积138.7万亩,定制农业签约销售额44.8亿元。
近年来,黑龙江为满足消费者高端化、个性化、体验化的需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导向,大力发展定制农业。省级层面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谋划构建以稻米定制为主导,以鲜食玉米、寒地果蔬等优势特色品类定制为补充的“一强多精”发展格局,探索形成以“品牌+定制”“文旅+定制”“创意+定制”“服务+定制”等具有龙江特色的定制营销模式。
又一轮春种秋收,又一次丰收在望。笑意盈盈的人们打心底里向一代代扎根黑土地的农民、科研工作者和农业建设者致敬——是他们,用汗水与智慧守护了这片广袤的希望田野;是他们,让黑龙江农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压舱石”地位不可动摇。
如今的黑龙江,正在从“中国粮仓”向“中国厨房”华丽转型,未来必将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更多龙江力量!(记者庞淼)
转自:央广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