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四届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工作会议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召开。会上发布了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执法跨区域协作、联盟倡议行动等举措,让企业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助推区域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会上发布的《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工作报告》显示,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依托“产业协同共建共享、政务服务互通互办、政务服务改革互学互鉴、人才干部互派交流”四大机制,打造跨区域交流合作品牌,累计出台改革创新举措410余项。该联盟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联盟的推动下,三地经开区从'各自为战'迈向'协同共建'。”
会上,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石家庄经开区等10家经开区联合发布了近2000项事项的“区域通办”清单,覆盖市场准入、项目落地、资质认证、人才服务等企业经营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为企业跨区域经营提供政务服务协同保障,标志着京津冀政务服务从“物理叠加”向“化学融合”迈出关键一步。
当日,北京经开区、天津经开区、天津市武清区、廊坊经开区、河北雄安新区共同签署《京津冀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执法协作意向》。《意向》明确,通过建立全领域案件线索畅通移送机制,确保跨区域违法线索按注册地原则高效流转;构建一体化综合协作体系,通过信息互通、政策联动实现资源互助;规范异地涉企检查程序,明确互相认可管辖权及执法结果。未来,联盟各经开区将在跨区域行政执法协作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进一步提升区域间协同执法能力,促进京津冀地区统一大市场建设。
此外,京津冀国家级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合作联盟15家成员单位共同发布5项未来发展倡议,倡议覆盖“三海行动”(企业抱团“出海”、搭船“出海”、品牌“出海”)、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深化跨区域执法协作、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家五大核心领域。(记者 刘琴)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