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甘肃斯卓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一根根8毫米无氧铜杆在全自动生产线上蜿蜒穿梭,经过精密拉伸、镀锡等工序,最终变身为高效光伏导电带及汇流带。
“这些铜带,正是太阳能光伏板电池片之间导电聚电的重要材料。”该公司总经理白飞虎介绍,“截至今年8月,公司产量已达7181吨,营收达3200多万元。”
这个车间的繁忙景象,正是白银市在“兰白两区”大框架下,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的生动写照。作为西北老工业基地,近年来,白银市正依托“强科技”行动,加快推动产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跃升,让老工业基地在“二次创业”中不断焕发新活力。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白银市坚持聚焦转型升级、聚势突破,让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行业“长强枝”。
在白银有色西北铜加工有限公司车间,高纯无氧铜生产管理控制系统正精准调控着炉温、冷却强度等关键参数。“我们通过技术改造将上引炉设备作业率提升至99%,产品合格率提高到99.5%,牌号由TU2升级至更高标准的TU0,月产销量从不足1000吨跃升至10000吨以上。”该公司首席质量官张文龙介绍,品质的飞跃,让该产品在国内市场稳居领先地位,并成功叩开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大门。
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及甘肃省电缆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单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在于质量这一硬实力。”该公司首席质量官薛天军说,公司始终秉持“诚信守法、铸造精品、追求卓越”的质量方针,通过“自检、互检、专检”三级检验机制和数字化质量管控,将品牌建设深度融入发展脉络。
东方钛业推动“硫—磷—铁—钛—锂—钒”绿色循环产业链建设,聚银化工进行蒸汽冷凝液回收改造,白银热电实现脱硫废水零排放……白银市企业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幅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白银高新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国家级绿色园区。
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白银市拥有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两块国字号“金字招牌”,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兴产业拔节生长。
“近年来,全市通过‘链长制’招商,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复合能源基地。”白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陇电入鲁”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达358万千瓦,平川区抽水蓄能电站、中车锦源等重大项目在市域相继落地。
在景泰县,2024年招商引进的甘肃澳森豪威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2亿平方米锂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项目不久前投产。“我们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知识产权的真空磁控溅射镀膜设备及产品供应商,设备、工艺、产品等各项关键技术均实现国际领先。”该公司副总经理黄俊手持厚度仅4微米的复合铜箔样品介绍,“与传统电解铜箔相比,我们产的复合铜箔重量减轻5.56%,综合成本下降超40%,且性能更好。”
生物医药领域同样生机勃勃。白银康寓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起步于实验室规模的小试研发,如今已成功开发出3000多种吡嗪类产品,拥有省级科技成果3项,主持国家和省市级科技项目20余项。该公司主导产品——吡嗪医药中间体的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白银市新兴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加速凸显。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布局,健全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让创新成果与企业需要、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推动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快速走向生产线。截至目前,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已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311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1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31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
今年上半年,白银市登记省市科技成果57项,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7件,为当地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创新生态积厚成势
人才是第一资源。白银市组织开展强化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涵盖科技创新政策、平台搭建、成果转化等内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白银市还注重以精准举措引才育才,建设“外国专家来银成果库”“白银市科技专家库”,搭建“企事业单位外国专家技术需求库”,促进外部智力资源与本地产业精准对接。白银市联合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白银创新中心,组织企业参与校园招聘,并举办科技活动周专场招聘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
白银高新区扎实推进固本开新“六项行动”与“人才赋能工程”,创新实施“候鸟式”聘任,设立材料领域专家工作室,并依托科技成果转化协作联合体,探索“异地研发、白银转化”的飞地模式,累计转化成果19项。
政策赋能构建起强大“磁场”。白银高新区出台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使用“科技保险”“创新积分制”等工具,帮助22家企业增信10.6亿元。博士服务团成员打造智慧招商平台,提升产业与人才匹配度。
留住人才,既靠事业平台,也靠暖心服务。白银高新区加快建设全链式“人才街区”,推行“四优一专”机制,落实住房补贴,妥善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通过“一站式”服务和“不来即享”政策机制,帮助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超千万元,切实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从铜加工到光伏材料,从氟化工到生物医药,白银这片老工业基地正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就出一幅“改旧、育新、聚势”的生动画卷。随着“兰白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这座西北老工业基地将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转自: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