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实施现代农业“土特产富”全链发展激励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最高3000万元的激励资金对纳入支持范围的县(市、区)进行分档激励,政策实施期限为2025-2027年。
《通知》明确,浙江省将建设一批地域特色鲜明、产业集群成链、业态类型丰富、创业创新活跃、优质优价凸显、利益联结紧密的省级现代农业“土特产富”全产业链精品项目。到2027年底,力争新增单条产值超10亿元的乡村“土特产”全产业链15条,发掘培育30个优新品种,带动产业相关村集体、农户分别增收5%以上和6%以上。
激励政策主要在支持夯实产业基础、聚焦提升加工业能级、强化品牌流通融合发展以及提升联农带农成效4个方面发力。在支持夯实产业基础方面,支持“土特产”生态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开展老旧大棚改造,推广水肥一体化、植物工厂、立体化种养等现代农业设施;支持推广使用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设备,建设未来农场,推动物联网、AI等新技术、新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在聚焦提升加工业能级方面,优化农产品加工基地(园区)布局,最大化发挥本地优势,布局建设休闲食品、药食同源等加工产业;支持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清洗、分级、烘干等初加工设备,推广分选分级智能化设施设备应用,新建或提升改造精细分割、精制包装、精深加工等智能化生产线及配套设施装备。
在强化品牌流通融合发展方面,围绕全产业链构建整合品牌资源,支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加大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力度,健全品牌运营管理制度;支持“土特产”品牌IP打造,支持企业品牌做大做强,开发推广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品牌标识和产品;加大“土特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支持“土特产”产品创意设计、电商直播基地建设等;支持农产品产地市场和公共服务建设,推进质量检测、冷库冷藏、产后加工服务等设施设备共建共享。
在提升联农带农成效方面,支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强村公司等主体,通过共建联建、订单协议等模式联农带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在山区海岛县布局建设原料基地、加工工厂,支持村集体以集体资产量化入股,参与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当地农民。
《通知》还明确了申报实施的要求以及激励资金的安排。各县市区根据当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片区组团发展规划,在“土特产富”重点培育产业链清单或省级名优“土特产”百品名单中聚焦一个产业全链发展进行建设方案编制,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山区海岛县产业链建设。申报的产业项目应是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通过项目建设后产业链相对完整、价值链明显提升、全产业链年产值增加10%以上。
《通知》还明确,已纳入激励项目库的项目,应按审定项目方案实施,原则上不予调整。浙江省财政厅会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通过惠农直通车系统进行常态化绩效监控,并在每轮项目实施期满后开展绩效评价,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拨付其余奖励资金。对绩效评价不佳的项目,将从下达各地财政部门的激励资金中视情扣回;对以弄虚作假等方式骗取激励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记者 张恒金)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