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快速转运重症患儿,无人机精准配送急救医疗物资,10月13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成功举行低空医疗“直升机+无人机”协同应急救援演练。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活动中了解到,广州已初步建立起低空医疗救援网络,截至目前,广州已成功完成45例危急重患者航空医疗应急转运,伤员应急救治效率提升70%,初步构建起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1小时低空医疗救援圈。
今天的演练以粤东某医院接收到一名胸椎损伤、血气胸的儿童患者为背景。当地医院致电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提出转运请求,广妇儿组织远程多学科专家会诊后,认为患儿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建议尽快接回。广妇儿医务部转运中心立即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联系,申请启动直升机医疗救援。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立即将信息通知航空救援公司。收到需求后,航空救援公司即刻出动,来到广妇儿增城院区接上跟机的医务人员后,马上就出发前往粤东医院。
另一边厢,院内医护人员进入手术准备状态。由于部分手术所需的耗材日常较少使用,需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进行调配。假如通过路面运输,即使在交通顺畅时,该院珠江新城院区和增城院区间也需要70—80分钟的车程。院方即刻启动无人机转运应急预案,把手术耗材从医院带到了海心沙,所使用的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长航程货运无人机,30分钟即可从天河飞往增城。
搭载儿童伤者的直升机降落在广妇儿增城院区楼顶停机坪,已经有院内医护人员在停机坪旁等候。两组医护人员将患儿抬下直升机,转移到移动担架上。通过专用电梯,直达手术室。以梅州市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的航线测算,直升机的飞行航程270公里,飞行时间仅需75分钟。与救护车地面转运至少4个小时相比,航空救援不仅大幅缩短了转运时间,更为患者赢得了最佳救治时机。
广州已成功完成45例危急重患者航空医疗应急转运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主任罗红彬表示,在远距离、陆地救护车难以到达的场景中以及突发事件救援中,航空医疗转运是陆地转运更快捷的补充;而无人机在对现场侦查以及紧急转运投送血液、标本和高值的医疗药品耗材上,也有很好的应用场景。
航空医疗救援是最高效的生命接力。据了解,广州市已初步建立起低空医疗救援网络,包括1个航空医疗救援联合培训基地、1个航空医疗救援基地、26条医疗卫生无人机低空运输航线和17家医疗机构的19个直升机起降点。截至目前,广州已成功完成45例危急重患者航空医疗应急转运,伤员应急救治效率提升70%,初步构建起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1小时低空医疗救援圈。
目前在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医疗机构与航空救援公司建立了联动机制。大部分航空医疗转运个案流程是在医疗机构专家评估患者有航空转运的需要后,由医院发起。罗红彬介绍,广东地区航空医疗体系正在逐步标准化,希望以后能进入常态化运营,在实操中面临费用较高的痛点。罗红彬表示,希望通过政府牵头、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市民个人自付一部分的形式,让航空医疗救援更加普惠。
广妇儿公布儿科重症救治转运专线
同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正式公布了儿科重症救治转运专线(18902268120)。该专线由专业团队24小时值守,接到求助后将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启动“空地一体”救援方案,为危重患者开辟生命绿色通道。
该院主任(院长)周文浩介绍,广妇儿自1998年起开展儿童重症患者院际转运工作,目前辐射国内22个省市以及港澳地区的250多家医疗机构,去年转运量将近3000人次;今年1月,该院更率先成立粤港澳儿科医疗救援转运联盟。目前,该院已累计完成高铁转运患者接近30人,粤港澳跨境公路转运15例,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共建国家的病例1例。
演练现场还展出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最新配备的一台移动DSA手术车。据了解,传统DSA设备固定于医院导管室,患者必须“奔向”医院,而该移动手术车实现了让具备完整介入手术能力的“微型医院”主动“奔向”患者,配备无缝整合麻醉机、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移动C臂等全套手术设备,并可扩展ECMO、呼吸机等重症支持装备,兼具移动ICU功能。周文浩介绍,该移动手术车在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应急公共卫生救援、区域性巡回诊疗、“一带一路”国际医疗合作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记者:伍仞 通讯员:穗卫健宣、周密、陈文)
转自:广州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