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接待观众超10万人次 非遗周掀文化消费热浪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5-10-28





  10月17日至21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25北京国际非遗周举办。活动围绕“非遗携手美好生活”主题,以文明互鉴点亮非遗之光,以多元场景激发消费活力。据统计,现场观众累计突破10万人次。


  本届非遗周以丰富的展演互动搭建文明交流之桥。在大运河博物馆共享大厅,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齐聚一堂。马来西亚的“可峇雅”传统服饰,通过珍贵实物与工艺视频呈现“穿在身上的文化史诗”;格鲁吉亚的纺织品复原自千年壁画,纹样中藏着高加索山脉的风土密码;匈牙利匠人带来的布索面具,色彩浓烈,形态夸张,仿佛从中可以窥见当地驱散寒冬的古老仪式;墨西哥木雕艺术家以细腻的刀工,再现了美洲大陆的动物神韵。


  在“生生不息”精品展区,一件全长2.6米的琉璃《九龙壁》壁挂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九块七彩琉璃构成的高浮雕龙身在灯光下流光溢彩,与之相映成趣的《中国传统建筑翼角琉璃瑞兽》按太和殿走兽1∶2比例精制,再现了中国古建筑屋顶文化的精髓。展览特别设置的“五道”活态展演区成为观众体验传统雅生活的热门区域。古琴的清越、书法的沉静、茶艺的芬芳与插花的意趣,共同营造出一个可听、可观、可闻、可品的多维体验空间。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日常、点亮生活。本届非遗周推动非遗成为“生活中的风景”,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构建起可触摸、可品尝、可沉浸的非遗生活场景。


  在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非遗花园市集,土耳其烤肉滋滋作响,斯里兰卡红茶飘香四溢,阿根廷马黛茶在铜壶中翻滚。北京展区以“燕京八绝”为引领,串联起“烟火人间”“舌尖味道”“文人雅韵”“民间趣艺”四大生活场景。从内联升的布鞋到吉兔坊的彩塑,从吴裕泰的茶香到六必居的酱韵,非遗成为“好吃、好用、好玩”的生活之物。在大运河非遗精品展区,北京市通州区展出花丝镶嵌、风筝等非遗项目,呈现运河非遗技艺的精湛雅致;河北聚焦民艺匠作,秸秆扎刻、布糊画等体现民间智慧与实用之美;天津呈现市井烟火,陈官屯冬菜、津门蔡氏贡掸等传递着津味生活智慧……每一件作品,都是运河文化滋养下的生动写照。市集中,“非遗+品牌”的融合创新尤为亮眼,抖音打造趣味互动体验,猎户星座的咖啡机器人成为市集人气焦点,宇树科技的机器人则带来了精彩的现场互动。


  本届非遗周以多元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展现出非遗在拉动内需、促进文商旅融合方面的巨大潜力。伊朗的地毯和秘鲁造型可爱的羊驼玩具甫一上架便销售一空;土耳其的特色工艺品屡屡断货,宫毯、风筝、绒花等非遗工艺品通过创新设计,成为备受追捧的时尚单品与家居良品。


  专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本届非遗周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文化以其独特力量,有效赋能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创新驱动,非遗不仅“活”在展馆里,更“火”在生活中,将丰富的文化资源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形成文商旅深度融合的良性发展格局。这种创新实践彰显了人文精神与经济价值的交相辉映,也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于民,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综合)


  转自:消费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