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唐娃娃”说非遗故事

    听!“唐娃娃”说非遗故事

     北京冬残奥会已落下帷幕,但贵州赠送给冬奥村的非遗手工艺品——“唐娃娃”,给运动员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2-03-23
  • 小学生成为“非遗”传承新动力

    小学生成为“非遗”传承新动力

     走进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第二小学的蔚蓝扎染蜡染工作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屋顶上悬挂着的云染,蓝白相间,让人犹如置身于蓝天白云之下。走廊墙面上挂着各种扎染、蜡染作品,展台上则摆放着孩子们缝制的扇子、抱枕、帽子、桌布等...
    2022-03-23
  • 活态传承,让花鼓绽放新时代的生命力

    活态传承,让花鼓绽放新时代的生命力

    每当在舞台上表演凤阳花鼓时,一种自豪感便会在丁思文的心底油然而生。“凤阳花鼓是我们安徽滁州的民间艺术,是我们家乡的文化瑰宝,需要我们来传承。”丁思文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2022-03-21
  • 郑州:让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活”起来

    郑州:让陈列在广阔大地的遗产“活”起来

    走进郑州航空港区的苑陵故城遗址公园,秦汉风格的阙楼气势恢宏,园中红梅绽放,游人兴致盎然,古老遗迹成为现代生活中的和谐一景。
    2022-03-21
  • 在《传承》中品味非遗的魅力

    在《传承》中品味非遗的魅力

    从念白唱词口语化的评剧,到风雅动情、包袱响脆的复州东北大鼓;从古色古香的庄河剪纸,到情趣盎然的锦州满族民间刺绣……
    2022-03-15
  • 加强红色文化遗存立法保护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不懈奋进的精神力量源泉。
    2022-03-09
  • 加强乡村非遗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加强乡村非遗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功能多样,不仅成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经济资源,也在塑造着人们的情感认知和价值认同,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2-03-09
  • 国家文物局:蔚县下马碑遗址第6层堆积距今4.1万至3.9万年

    国家文物局:蔚县下马碑遗址第6层堆积距今4.1万至3.9万年

     3月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
    2022-03-03
  • 汉阳古镇,从历史走来

    汉阳古镇,从历史走来

    去四川眉山青神县的汉阳古镇时,天空飘下零零碎碎稀稀拉拉的雨。古镇仿佛刚从岷江的历史长河中打捞出来,石板街道、马头墙、小青瓦全都湿漉漉、水淋淋的,初春的寒气在古镇上满街乱跑。
    2022-02-24
  • “非遗+旅游”产业助力畅游新疆

    “非遗+旅游”产业助力畅游新疆

    非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见证了一代代人成长的活态化石。走在新疆,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汇,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一件都在讲述新疆的故事。
    2022-02-22
  • 非遗传承的并不仅仅是技艺

    非遗传承的并不仅仅是技艺

    前段时间,读到了一则有关“非遗”的新闻。大意是说,辽宁将建立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退出机制,对那些因为年龄或身体原因无法履行传承义务的代表性传承人,建立荣誉传承人制度,同时对那些经评估,无法义务履职的传承人,也要建立...
    2022-02-22
  • 传统戏曲,如何踏“浪”前行

    传统戏曲,如何踏“浪”前行

    当传统戏曲遇上数字化浪潮,当悠久传承遇上创意十足的90后、00后,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省有这样一批青年戏曲爱好者、传播者,他们忙碌在大屏、小屏、直播间和戏曲舞台,在年轻人中圈粉无数。
    2022-02-21
  • 让“自信”成为冬奥珍贵的遗产

    让“自信”成为冬奥珍贵的遗产

     日渐深厚的自信,让我们逐渐放下了对金牌的执念,转向对“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认识。这种自信,在于开放、包容、团结、互鉴,在于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也在于对一些基本价值、基本立场的坚定不移
    2022-02-21
  • 泉州:非遗传承人巧手制作“古早味”花灯

    泉州:非遗传承人巧手制作“古早味”花灯

    剪彩色皱纸、仔细比对、用浆糊黏住……临近元宵佳节,在泉州市区西街炉下埕巷子深处,国家级非遗项目“泉州花灯”省级传承人陈晓萍的花灯传习所里,陈晓萍正在制作手中的龙头花灯。与往年相比,今年他制作的花灯更具“古早味”。
    2022-02-1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